全台公有建築耐震升級!內政部10年砸65億 守護災防第一線安全 震後25年不懈怠 全台1,647棟公廳舍完成強化作業 自921大地震後,台灣持續強化建築耐震標準。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2013年至今已投入64.9億元,協助地方政府完成1,647件公有建築耐震補強或重建,範圍涵蓋鄉鎮公所、村里活動中心等關鍵災防據點。這些場所平日是民眾洽公、社區活動空間,災時更肩負避難收容、應變指揮重任,其安全性直接影響救災效能。 前瞻計畫助攻 老舊廳舍華麗轉身 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與「健全地方發展均衡計畫」,中央補助地方執行三大工程: 耐震評估:專業結構安全診斷 ...
5月報稅新制整理:四大減稅紅包、免繳稅門檻一次看懂 5月報稅季即將來臨,今年綜所稅申報有多項變革,包括免稅額、扣除額調升,房租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以及幼兒學前扣除額放寬等,預估將減輕單身族、租屋族、育兒家庭及退休族的稅負。以下整理關鍵變動與節稅技巧: 5月報稅四大變革 1. 免稅額、扣除額全面調高 免稅額: 一般納稅人:9.7萬元(↑4,000元) 70歲以上長者:14.55萬元(↑6,000元) 標準扣除額: 單身者:13.1萬元(↑7,000元) 有配偶者:26.2萬元(↑1.4萬元) 特別扣除額: 薪資所得...
租市避風港!租金補貼需求暴增144% 反映高房價下的居住困境 租金補貼申請爆量 揭露房市結構性問題,根據內政部最新「住宅資訊統計匯報」,在央行信用管制與高房價雙重壓力下,2023年第三季租屋市場出現顯著變化: 租金補貼申請飆升:中央擴大租金補貼每月平均補貼戶數達46.8萬戶,較去年同期暴增144.46% 購屋貸款縮減:購置住宅貸款核准金額季減4.34%,顯示民眾購屋意願降低 房價居高不下:住宅價格指數年增12.4%,房價所得比攀升至10.82倍,貸款負擔率達46.8% 租屋成新常態?三大關鍵趨勢 租賃需求結構性增長 普通家戶數年增1.7...
營造族群首季營收亮眼 公共建設、環工需求成雙引擎 台灣營造業在政府公共建設預算擴張及民間建案交屋潮帶動下,2024年第一季普遍繳出雙位數營收成長,包括達欣工(2535)、工信(5521)、根基(2546)等指標廠商均表現強勁,顯示營造業在多元案源支撐下,具備高度營運韌性。 營造股首季營收概況 達欣工(2535):3月營收年增131.74%,首季累計46億元(+37.12%),受惠信義區「文華建案」及南港「達欣東匯」等建案認列。 工信(5521):首季營收年增44.34%,主要來自公共工程標案進度認列。 根基(2546):首季營收年增31.04%,因...
獨老租屋困境:從「拒絕往來戶」到「安居計畫」的長路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獨居老人數量持續攀升,但租屋市場對長者的排斥現象卻日益嚴重。根據桃園市統計,全市列冊獨居老人已達4,300人,其中平鎮、中壢、桃園區為大宗。許多長者即使有預算,仍被房東以「風險高」、「怕孤獨死」等理由拒租,形成「老無所居」的社會危機。 房東為何不願租給老人?三大現實困境 健康隱憂:擔心長者突發疾病或意外,衍生法律糾紛。 修繕成本:部分老人習慣堆積雜物,可能影響房屋狀態。 刻板印象:誤認獨居老人經濟不穩,或鄰居會抗議。 一位桃園房東坦言:「不是沒愛心,但曾遇過房客在屋內過世...
台東房市「三重風暴」:人口危機、資金退潮、信心崩盤 退休置產光環褪色 台東房市進入「硬著陸」長期依賴退休族與觀光買盤的台東房市,正面臨結構性衰退。2025年第一季買賣移轉棟數年減42%,平均房價下跌6%,創下近十年最大跌幅。在地房仲透露,市區中古透天厝從高峰期的1,200萬元,如今砍價至900萬元仍難成交,投資客拋售潮正在蔓延。 人口斷崖致命傷 學校倒閉潮比房市更早到來 儘管台東2024年新生兒微增91人至1,559人,但少子化趨勢未變,近5年國小新生人數減少23%,偏鄉學校接連整併。更嚴峻的是,65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在地地政士...
住老危機:每42.5戶僅1戶是新屋,台北市「老新比」更飆破22倍 台灣住宅老化問題日益嚴峻!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第四季全國住宅稅籍資料顯示,屋齡5年內的新屋僅占6.91%,而1年內的新成屋更只有2.35%,相當於每42.5戶住宅中僅有1戶是全新房屋。反觀30年以上老屋占比高達55%,凸顯居住安全與都市更新的迫切性。 「老新比」懸殊:台北市最極端,新竹縣最年輕 若以「老屋數量÷新屋數量」計算「老新比」,全國平均為8倍,但各地差異極大: 台北市老新比高達22.8倍,全台最嚴重,反映土地稀缺與都更緩慢的雙重困境。 嘉義、台東、基隆等非六都縣市約...
制式界標全面上路 土地鑑界糾紛大幅減少 過去民眾在土地鑑界後,常以鋼筋、噴漆甚至樹枝作為界標,不僅容易因自然侵蝕或人為破壞而消失,更常引發鄰地間的界址爭議。為解決這個長期問題,內政部推動「制式界標普及化」政策,將界樁費用直接納入土地複丈規費,實施一年多來已顯著降低土地糾紛案件。 新制三大亮點 讓土地界址更明確 費用合理化: 土地複丈費改採「基本費+施測費」計價,其中施測費已包含制式界標成本,民眾無需另購。以常見的4界址點土地為例,總費用約4,000元,較舊制更透明。 標示科技化: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首創「直線界址標示系統」,結合「土地...
房市三稅急凍、證交稅承壓 首季稅收恐陷「雙冷」局面 財政部今(14)日將公布首季全國稅收,受房市交易急凍及全球政經不確定性影響,預估房市相關稅收(土增稅、契稅、房地合一稅)將較去年同期衰退10%~20%;而證交稅雖前2月創同期新高,但3月受台股量縮拖累,年增率恐由紅翻黑。此外,為減緩川普關稅衝擊,今年所得稅申報確定延長1個月,並擴大8項稅目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 房市冷風吹 三大稅收同步下滑 財政部先前數據顯示,今年前2月房市三稅已全數走跌: 契稅:年減12.3% 土增稅:年減11.7% 房地合一稅:年減14.5% 市場分析,...
桃園首件防災都更啟動 正光花園新城海砂屋2028年重生 在0403花蓮強震後,全台建築安全意識高漲,桃園市推動的首件防災型都更案「正光花園新城」傳來重大進展。這座被判定為海砂屋長達28年的老舊社區,在市府全力輔導下,短短兩周內突破76%住戶同意門檻,本月正式啟動招商,預計2028年展開拆除重建,將成為桃園都市更新的重要里程碑。 海砂屋危機迫在眉睫 市府強力介入 正光花園新城自1996年被鑑定為海砂屋後,混凝土持續剝落、鋼筋外露鏽蝕,住戶雖早成立更新會,卻因意見分歧遲無進展。桃園住都中心今年聯合住宅處、建管處進駐社區,詳細說明「權利變換」、「搬遷獎勵金」等機制,...
財政部放寬外國人退稅期限 10年內皆可申請適用租稅協定 為提升國際投資友善環境,財政部近日修正《適用所得稅協定查核準則》,將外國納稅義務人申請適用所得稅協定的期限,從原本的5年延長至10年,並回溯適用2020年4月11日後的案件。此舉將使跨國企業及外籍人士在臺稅務規劃更具彈性,進一步優化臺灣的賦稅競爭力。 修法重點一次看 適用對象: 外國企業或個人(含臺商海外子公司)在臺灣取得所得,並已依規定扣繳或申報納稅者。 目前臺灣已與35國簽署全面性所得稅協定,包括日本、南韓、英國、德國等。 新舊制差異: 舊制:外國納稅人須在繳稅後5年...
百年照相館vs.道路拓寬 花蓮新城鄉的發展難題 花蓮新城鄉博愛路上,一棟承載百年記憶的「新城照相館」正面臨存亡危機。這棟被在地人視為文化地標的老建築,因鄉公所計畫拓寬道路、整頓國有地占用問題,被列入拆除名單,引發強烈反彈。這場「發展」與「保存」的拉鋸戰,凸顯地方建設的兩難困境。 18年未解的道路課題 這條爭議道路的故事要回溯到1979年。當時新秀都市計畫將博愛路劃為15米寬的3號道路,但多年來實際路寬僅12米。鄉公所2007年完成土地徵收後,卻遲未執行拓寬,成為內政部年年檢討的「未開闢道路」。 去年底,鄉公所終於爭取到1980萬元經費,打算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