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老租屋困境:從「拒絕往來戶」到「安居計畫」的長路
獨老租屋困境:從「拒絕往來戶」到「安居計畫」的長路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獨居老人數量持續攀升,但租屋市場對長者的排斥現象卻日益嚴重。根據桃園市統計,全市列冊獨居老人已達4,300人,其中平鎮、中壢、桃園區為大宗。許多長者即使有預算,仍被房東以「風險高」、「怕孤獨死」等理由拒租,形成「老無所居」的社會危機。
房東為何不願租給老人?三大現實困境
健康隱憂:擔心長者突發疾病或意外,衍生法律糾紛。
修繕成本:部分老人習慣堆積雜物,可能影響房屋狀態。
刻板印象:誤認獨居老人經濟不穩,或鄰居會抗議。
一位桃園房東坦言:「不是沒愛心,但曾遇過房客在屋內過世,房子整整半年租不出去。」
桃園解方:社宅、榮家、愛心房東三軌並行
為解決問題,桃園市政府推出多項措施:
社宅保留政策戶:興建社會住宅時,優先保留名額給銀髮族。
榮民之家媒合:與桃園榮民之家合作,開放一般民眾申請床位(現因整修中,暫名額有限)。
愛心房東計畫:社會局社工協助溝通,提供租屋補貼與定期訪視,降低房東疑慮。
議員黃敬平更呼籲市府制定「友善高齡居住計畫」,包括:
提高租屋補貼:減輕長者經濟壓力。
設立風險保障基金:若老人無法繳租或需遷出,補償房東損失。
修法誘因:參考日本「優良賃貸住宅制度」,對出租給長者的房東減稅。
民間力量介入:從「怕麻煩」到「共好」
部分社福團體已開始推動「青銀共居」實驗,例如:
年輕人以勞務換宿:協助老人生活起居,換取低廉租金。
專業物業管理:引進物業公司定期檢查,分擔房東管理壓力。
社會局長陳寶民強調,現階段除安置外,加強訪視與緊急救援系統才是關鍵。未來榮家整修完成後,可望釋出更多床位,但中長期仍需跨局處合作,從「居住正義」延伸到「老有所終」。
專家提醒:
獨居老人租屋問題若不解決,10年內可能演變成「孤獨死」社會案件激增。
建議中央參考歐洲「終身住宅」(Lifetime Homes)標準,強制新建物符合高齡友善設計。
隨著老年人口持續增加,這不僅是桃園的挑戰,更是全台必須面對的居住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