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Line帳號
M房產刊頭

從苦主變安心房東!避開「三不踩」選對代管業者才能躺著收租

從苦主變安心房東!避開「三不踩」選對代管業者才能躺著收租 隨著政府積極推動租賃住宅納管,包租代管制度快速普及,吸引不少房東投入。然而市面上的代管業者品質參差不齊,若選錯合作對象,恐讓「躺著收租」的美夢淪為惡夢。   踩雷案例引起關注,其實關鍵在「選對業者」 北市張先生(化名)曾將市區套房交由未具政府認證的小型業者代租,結果不但租金被壓低,還被扣除不明修繕費用,最終實拿租金收益遠低於預期。他坦言:「當初只關心委託收費,沒查業者背景,是最大錯誤。」   與之相對,房東劉小姐選擇與政府認證的專業包租代管業者合作,三年來業者每月提供租金明細與財報,協助處理房客...

2025/05/18 |  1 | 加入最愛 | |

"我就是要砍到7折!" 他等了一年...結果連廁所都買不起了!房市專家嘆:這種人永遠買不到房

"我就是要砍到7折!" 他等了一年...結果連廁所都買不起了!房市專家嘆:這種人永遠買不到房 "去年嫌50萬太貴要政府打房 今年40萬想砍35萬...購屋者永遠在等"更便宜"的惡性循環" 最近在房產論壇看到一則真實案例:一位購屋者去年看中某預售屋單價50萬/坪時,出價45萬/坪想買但買不到,於是抱怨房價太高要求政府打房。如今同樣建案換約價已跌到40萬/坪(打8折),他卻改出價35萬/坪(打7折),結果從3月等到現在還是沒買到房子。這個案例引發熱議:「到底要等多久才能買到理想價位的房子?」   ▎購屋者的心理矛盾:永遠在等「更便宜」 這位買方的行為反映許多人的...

2025/05/18 |  2 | 加入最愛 | |

「中和3房要2300萬!"41歲工程師崩潰:我存800萬頭期款只配看20年老屋?

「中和3房要2300萬!"41歲工程師崩潰:我存800萬頭期款只配看20年老屋? 「我們夫妻年薪180萬、存了800萬頭期款,卻在中和找不到像樣的三房...」這是一位41歲科技主管最近向我們吐露的心聲。事實上,這正是雙北中產階級正面臨的購屋困境。究竟該如何在預算與理想間取得平衡?讓我們從實際案例切入分析。   中和房市的現實 目前中和10年內的三房含平面車位物件,成交價在2,300-2,500萬區間。 若堅持將預算壓在2,000萬以內,選擇將大幅受限: 屋齡被迫放寬至20年以上 需接受機械車位或較偏遠地段 可能犧牲採光或社區管理品質 ...

2025/05/18 |  2 | 加入最愛 | |

桃園社宅首例!女租戶出國「放任9貓自生自滅」釀4幼貓墜樓亡 遭強制驅離並列黑名單

桃園社宅首例!女租戶出國「放任9貓自生自滅」釀4幼貓墜樓亡 遭強制驅離並列黑名單 桃園市蘆竹二號社會住宅近日發生令人心碎的動物悲劇。一名50多歲女租戶出國期間,放任飼養的9隻貓咪在屋內自生自滅,導致至少4隻幼貓從7樓陽台欄杆縫隙墜樓慘死。管理單位國家住都中心調查後,認定該租戶已嚴重違反《動物保護法》及社宅管理規約,勒令5月31日前搬離,成為桃園社宅因寵物不當飼養遭強制驅離的首例。   ▎悲劇時間軸:3天內4幼貓喪命 5月15日晚間:住戶發現社宅中庭有幼貓屍體,通報住都中心 5月16日:又有幼貓墜樓,住戶目擊7樓陽台仍有貓咪探頭 5月17日:警方破門發現...

2025/05/18 |  2 | 加入最愛 | |

房屋稅2.0「合併住宅」新規霧煞煞?財政局一次說清楚!

房屋稅2.0「合併住宅」新規霧煞煞?財政局一次說清楚! 近期不少民眾為了擴大居住空間,將相鄰的2-3戶住宅打通合併使用,卻對如何適用「自住房屋稅率1.2%」充滿疑問。財政局出面釋疑,並舉例說明各種情境,幫民眾省下冤枉稅金。   關鍵原則:戶籍登記「一戶到位」即可 財政局強調,合併使用的住宅只要「其中一戶」有設立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的戶籍,且無出租或營業使用,整組合併住宅即符合自住條件。   但要注意: 合併後仍分開計算戶數 例如將2戶打通,仍算持有2戶;若3戶打通,則算3戶。 全台總戶數上限3戶 無論是否合併,本人+配偶+未成...

2025/05/18 |  2 | 加入最愛 | |

房市拐點將至?六都房價漲幅創10季新低 專家揭「買賣方僵局」關鍵

房市拐點將至?六都房價漲幅創10季新低 專家揭「買賣方僵局」關鍵 最新數據顯示,台灣房市正迎來關鍵轉折點。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22年第四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季漲幅僅0.86%,創下自2020年第三季以來最低紀錄。更值得關注的是,六都中有半數城市漲幅跌破1%關卡,其中桃園、台中、台南三都更陷入「準停滯」狀態,與去年第三季全台普遍超過2%的漲勢形成強烈對比。   高雄光環褪色 雙北撐盤力道減弱 分析六都表現,去年還在高唱「台積電行情」的高雄市,第四季漲幅雖仍以1.96%居冠,但相較前季的3.12%已明顯收斂;台北市1.25%與新北市1.03%的漲幅,也顯示...

2025/05/18 |  2 | 加入最愛 | |

買房沒驗屋,小心住進「瑕疵屋」!新成屋vs中古屋驗屋眉角PK

買房沒驗屋,小心住進「瑕疵屋」!新成屋vs中古屋驗屋眉角PK 最近有位林小姐投訴,花2000萬買的新成屋,入住後才發現主臥室地板澎供,衣櫃門都關不緊,向建商反映卻被以「已過驗屋期」為由拒絕處理。另一位林先生更慘,買中古屋時覺得屋況不錯就沒驗屋,裝潢時才發現牆內水管鏽蝕,光是重拉管線就多花數十萬...   「沒驗屋就交屋,等於是拿自己的積蓄開玩笑!」 專業驗屋師透露,他經手的案件中,有高達8成的新成屋和幾乎全部的中古屋都存在賣方沒告知的瑕疵。更驚人的是,「很多建商其實怕死驗屋了,因為驗屋一來,他們至少要多花數萬元修繕!」   新成屋驗屋:把握黃金保固期 ...

2025/05/18 |  4 | 加入最愛 | |

購買預售屋必知關鍵要點 避開購屋陷阱有妙招

購買預售屋必知關鍵要點 避開購屋陷阱有妙招 買房是人生大事,尤其預售屋交易期間長、風險高,內政部特別提醒消費者務必睜大眼睛。記者實際走訪雙北市預售屋接待中心發現,雖然多數建商已配合新制,但仍有不少消費者因不熟悉規定而吃悶虧。究竟該如何保障自身權益?讓我們透過實際案例,帶您掌握最新購屋要領。   案例一:建造執照不可少 簽約前務必確認 「當初就是太相信銷售人員的話,差點買到還沒請照的預售案。」台北市的林小姐回憶,去年看中某建案,銷售人員保證「執照快下來了」,催促她先付訂金。幸好她在審閱契約時發現問題,及時踩剎車。根據最新規定,新建案必須已領建造執照並完成縣市政府備查...

2025/05/18 |  3 | 加入最愛 | |

預售屋延遲交屋2年,建商執照沒下來卻逼對保!律師教你「3招反制」避免錢屋兩失

預售屋延遲交屋2年,建商執照沒下來卻逼對保!律師教你「3招反制」避免錢屋兩失 最近遇到一位購屋族的求助,情況相當棘手:「買的預售屋已經延遲交屋2年,建商的使用執照至今還沒下來。我們試著和建商協商,對方卻態度強硬,最後只好走法律途徑要求解約。沒想到現在建商要求我們去銀行對保,說如果不配合對保就要告我們違約!這到底該怎麼辦?」   這個案例點出了當前預售屋市場最讓人心驚的陷阱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預售屋延遲交屋糾紛暴增,其中更有近8成建商會用「不配合對保就提告」的話術來施壓買方。一位不願具名的建商主管私下透露:「現在市場不好,很多同業就是靠這招逼買家就範,能多綁一...

2025/05/17 |  26 | 加入最愛 | |

親如母女的阿姨借500萬買房頭期款,內行人曝「安全借款3步驟」避開國稅局追殺

親如母女的阿姨借500萬買房頭期款,內行人曝「安全借款3步驟」避開國稅局追殺 最近有位網友焦急詢問:「前夫的阿姨(感情親如母女)要借我500萬補貼買房頭期款,雖然會寫借據,但這樣會不會被國稅局當成贈與課稅?需要分批匯款嗎?」這個看似溫馨的資金援助,背後竟藏著連會計師都搖頭的稅務地雷!   國稅局怎麼看? 國稅局認定的贈與關係只看血緣和婚姻,就算你們情同母女,只要沒有法律上的親屬關係(阿姨是你的「前夫」的親屬,已無姻親關係),這筆錢就會被視為「一般人之間的資金往來」。 若被認定是「贈與」:超過年度贈與免稅額(244萬/年),阿姨要繳10%~20%贈與稅(500萬-...

2025/05/17 |  26 | 加入最愛 | |

朋友間預售屋「平轉」自己辦可行嗎?小心這些隱藏陷阱讓你賠更多!

朋友間預售屋「平轉」自己辦可行嗎?小心這些隱藏陷阱讓你賠更多! 最近有網友詢問:和朋友平轉預售屋,反正只是換個名字,建商也只收0.1%手續費,自己辦可行嗎?」這個問題看似簡單,背後卻暗藏許多新手容易忽略的風險。   以為只是改個名字?其實這些問題都會找上門 許多買家以為預售屋「平轉」只是把合約上的名字換掉,甚至覺得連代書費都能省下來。但實務上,就算是朋友間的平轉,這些問題一樣都跑不掉:   換約眉角: 雖然多數建商會收不超過0.1%手續費,但有些會指定「轉讓期間」,例如過戶前才可以換約,如果正式換約前沒有簽約手續,可能會有後續賣方不認帳或買方不買...

2025/05/17 |  33 | 加入最愛 | |

「月存19萬才能買房!這對夫妻的選擇讓網友吵翻:是勇敢還是天真?」

「月存19萬才能買房!這對夫妻的選擇讓網友吵翻:是勇敢還是天真?」 最近一對夫妻在購屋社團發文求助,表示看中一間總價1500萬的預售屋,建商用料和格局完全符合理想,但價格遠超原本預算。目前他們只存到一半頭期款(約225萬,以15%計算),距離明年底交屋剩一年,必須在短期內再湊出另外一半。這讓夫妻倆陷入天人交戰——該全力拚湊資金,還是理性放棄?   一年內湊齊頭期款是否可行? 若以15%頭期款計算,剩餘金額約225萬,平均每月需存下18.75萬,對多數家庭而言難度極高。 專家建議先釐清以下關鍵: 籌資管道:是否可動用親友借款、股票獲利了結,或申請信用貸款...

2025/05/17 |  27 | 加入最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