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首件防災都更啟動 正光花園新城海砂屋2028年重生 在0403花蓮強震後,全台建築安全意識高漲,桃園市推動的首件防災型都更案「正光花園新城」傳來重大進展。這座被判定為海砂屋長達28年的老舊社區,在市府全力輔導下,短短兩周內突破76%住戶同意門檻,本月正式啟動招商,預計2028年展開拆除重建,將成為桃園都市更新的重要里程碑。 海砂屋危機迫在眉睫 市府強力介入 正光花園新城自1996年被鑑定為海砂屋後,混凝土持續剝落、鋼筋外露鏽蝕,住戶雖早成立更新會,卻因意見分歧遲無進展。桃園住都中心今年聯合住宅處、建管處進駐社區,詳細說明「權利變換」、「搬遷獎勵金」等機制,...
財政部放寬外國人退稅期限 10年內皆可申請適用租稅協定 為提升國際投資友善環境,財政部近日修正《適用所得稅協定查核準則》,將外國納稅義務人申請適用所得稅協定的期限,從原本的5年延長至10年,並回溯適用2020年4月11日後的案件。此舉將使跨國企業及外籍人士在臺稅務規劃更具彈性,進一步優化臺灣的賦稅競爭力。 修法重點一次看 適用對象: 外國企業或個人(含臺商海外子公司)在臺灣取得所得,並已依規定扣繳或申報納稅者。 目前臺灣已與35國簽署全面性所得稅協定,包括日本、南韓、英國、德國等。 新舊制差異: 舊制:外國納稅人須在繳稅後5年...
百年照相館vs.道路拓寬 花蓮新城鄉的發展難題 花蓮新城鄉博愛路上,一棟承載百年記憶的「新城照相館」正面臨存亡危機。這棟被在地人視為文化地標的老建築,因鄉公所計畫拓寬道路、整頓國有地占用問題,被列入拆除名單,引發強烈反彈。這場「發展」與「保存」的拉鋸戰,凸顯地方建設的兩難困境。 18年未解的道路課題 這條爭議道路的故事要回溯到1979年。當時新秀都市計畫將博愛路劃為15米寬的3號道路,但多年來實際路寬僅12米。鄉公所2007年完成土地徵收後,卻遲未執行拓寬,成為內政部年年檢討的「未開闢道路」。 去年底,鄉公所終於爭取到1980萬元經費,打算將道...
4.58兆資金洪流無處去!「川普盲盒」效應引爆台灣經濟惡性循環 主計總處最新預測震撼市場,2025年台灣超額儲蓄將飆破4.58兆元,相當於全國GDP的17%,創下歷史新高。這筆足以買下3個台積電的巨額閒置資金,正暴露台灣經濟陷入「企業不敢投資、民眾不敢消費、窮人更窮」的結構性危機。 企業現金堆滿倉 「現在接單像在拆盲盒,根本不知道關稅大刀何時砍下。」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直指,超額儲蓄中高達7成(約3.2兆)卡在企業帳上,尤其電子代工、傳統製造業者,面對川普可能對墨西哥、東南亞祭出的連鎖關稅效應,寧可讓資金閒置也不敢擴廠。 更驚人的是財富差距...
房貸利率衝破2.6%!公股銀緊縮放款 「這類人」恐貸不到 美國關稅大刀還沒砍下,台灣房市已先颳起寒風。公股銀行最新內部數據顯示,4月起新承作房貸利率將全面衝上2.4%~2.6%,創下近15年新高,更驚人的是,銀行開始鎖定「任職受關稅衝擊產業」的貸款人,半導體、電子代工、傳統製造業員工恐成拒往戶! 利率飆升》跳漲至2.6% 「現在申請房貸,比去年底每月多付1,500元!」第一銀行內部統計,3月新承作房貸利率已達2.45%,華南銀行更預告4月將跳漲至2.6%。以貸款1,000萬元、30年期計算,利息總支出暴增逾60萬元,相當於吃掉一輛國產車。 更嚴...
公股銀示警:2025年「量縮價跌」成定局,偏遠區恐跌5%起跳 關稅大戰+央行信用管制七連發,加上買氣急凍,台灣房市正面臨關鍵轉折點。公股銀行高層一致預警,今年「交易量萎縮」已成行業共識,價格走勢則出現分歧,從「緩跌」到「高檔震盪」看法不一,但偏遠地區房價下修壓力尤為沉重,跌幅至少從5%起跳。 量能急凍!移轉棟數恐創6年新低 央行連續七波信用管制已見成效。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至2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39,222棟,較去年同期大減23.3%,衰退幅度驚人。公股銀更預估,2025年全年移轉棟數可能跌破30萬棟,下探28萬棟,創下2019年以來最低紀錄。...
「簽切結賣舊屋」真能躲過第二房限貸?銀行員吐實情:多數人最後都後悔了! 最近市場傳出,只要簽一份「切結書」承諾一年內賣掉舊房子,買第二屋時就能避開央行規定的5成限貸,真的有這麼好康嗎?記者實際詢問多家銀行房貸專員,得到的答案卻是:「別傻了!央行抓得比你想的更嚴,10個申請有9個被打槍!」 「切結書」不是免死金牌 公股銀行直接拒收 一位不願具名的公股銀行主管透露,雖然央行規定有「例外條款」,允許換屋族簽切結書突破限貸,但實務上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我們分行今年還沒通過任何一件,總行審核時就直接打回票,畢竟後續追蹤太麻煩,所以銀行寧可錯殺也不願被央行盯上。」 就連民營...
房仲收斡旋卻不公開?業者吐苦水:不是想黑箱,是怕交易破局 在房市買賣中,消費者最常遇到的狀況之一,就是付了斡旋金後,房仲卻不願意透露「是否有其他買家也在出價」,甚至連同公司的其他業務都不清楚狀況,讓不少人懷疑:「是不是被當肥羊?」但實際詢問業內房仲,他們也大吐苦水:「不是想隱瞞,是怕一公開,買賣雙方都亂了套!」 怕同業攔胡 也怕買賣方心理戰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房仲透露,在非專任委託的情況下,同一個物件可能有多家房仲同時在銷售,如果A房仲收到一筆不錯的斡旋,但價格還沒談成,一旦提前曝光,很可能被其他同業「加價1%攔截」,導致原本的買方被迫加價,甚至最後...
【賣家心聲】降價500萬還被砍到骨折!屋主怒轟:買方出價前有做功課嗎? 這年頭,賣房子比買房子還心累!一位屋主在網上大吐苦水,表示自己原本開價1,598萬,看到鄰居成交1,530萬後,主動降價到1,480萬想快點成交,結果買方出價竟然只有「1,000~1,200萬」,讓他傻眼直呼:「銀行鑑價都1,450萬以上,實價登錄也普遍1,400萬,這種出價是在開玩笑嗎?」 「我降價500萬,買方卻越出越低?」 這位屋主透露,自己一路讓利,從1,598萬降到1,398萬,甚至願意1,300萬成交,心想「少賺一點,未來換屋也能遇到願意讓利的賣家」,結果買方不僅不領情,...
買房貸款不足糾紛!口頭承諾沒寫進合約,該如何補救? 事件經過:弟弟兩個月前透過房仲買房,簽約時曾明確要求「貸款不到8成則合約無效」,但這項條件未被寫進正式合約,僅有口頭約定。如今銀行核貸僅7成,導致自備款不足,弟弟陷入可能違約的困境。 更關鍵的是,房仲已當面承認當時確實有這項口頭協議,家中監視器(小米鏡頭)也有錄到相關對話。 該如何解決?3大可行方案 1. 協商解約或調整交易條件 主張「意思表示瑕疵」 雖然合約未明載,但若仲介承認有口頭約定,且監視器畫面可佐證,可主張「雙方認知不同」,要求解除合約或重新議價。 ...
房仲3天幫買方成交卻遭砍服務費,這合理嗎? 最近房仲圈有個熱門話題:有位房仲業務員只花3天就幫客戶買到房子,結果客戶不但沒感謝,反而要求減少服務費。這種情況讓很多房仲覺得很委屈,也引發大家討論:這樣的要求到底合不合理? 其實這種狀況很常見。很多買家會覺得:「才3天就成交,房仲根本沒做什麼事,為什麼要付那麼多服務費?」但事實上,能夠快速成交反而更考驗房仲的專業能力。 想像一下,為什麼能這麼快成交?可能是因為這個房仲: 對市場行情非常了解,馬上就能判斷是不是好物件 跟屋主關係很好,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資訊 談判技巧高超,能快速促成交易 犧牲休息時...
預售屋贈與子女「免稅額內」也要申報!專家詳解關鍵步驟與常見陷阱 最近不少父母想將預售屋合約轉讓給子女,卻對稅務問題一頭霧水。地政士嚴意情特別提醒,預售屋在完工前的贈與,價值計算是以「已實際繳納的款項」為準,而非房屋總價。即使金額在每人每年244萬元的免稅額內,也必須在30天內完成申報手續,否則可能面臨補稅及罰款。 ▍國稅局最新解釋:已繳款項才算數 國稅局近期接獲許多類似詢問,特別說明預售屋在完工前屬於「契約權利」,贈與價值應以「已實際支付金額」計算。舉例來說,若預售屋總價1,200萬元,父母已繳納200萬元工程款,將合約轉讓給子女時,贈與金額就是2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