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土地意外成搶手貨!繼承登記沒處理也能變炒作熱點 | M傳媒
冷門土地意外成搶手貨!繼承登記沒處理也能變炒作熱點
【M傳媒房產中心/綜合報導】
各地政府每年都會公布未辦理繼承登記的土地,提醒繼承人及早處理,否則土地可能被列冊管理,甚至公開標售,價金全數歸國庫。近期,新北市就發生一起因繼承登記而意外引發的土地搶購熱潮,原本不起眼的冷門土地,硬生生被炒作成熱門物件,引起社會關注。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指出,一名客戶日前收到稅務局寄來的地價稅單,進一步調查後發現,這塊土地有超過 30 位繼承人尚未辦理繼承登記。經過戶籍謄本核對與程序申請,土地最終完成公同共有登記。由於土地屬於多位共有人,家族會議討論後決定出售,並依照土地法第34條之1規定,以超過三分之二共有人同意即可進行,僅有兩位共有人不同意出售。
根據規定,土地出賣通知寄出後,其他共有人在 15 日內未表示是否行使優先購買權,將視為放棄。沒想到,事情從此出現戲劇性轉折。通知寄出後第三天,其中一位共有人即來函表示願意全額購買土地,並同意辦理付款與用印手續;而原本不打算購買的另一位共有人,也因「從眾心理」決定集資承買,迅速完成資金籌措,使原本冷門的土地瞬間變成熱門搶手貨。
鄭文分析,依照土地法第34條之1,當多人主張優先購買權時,購買比例需依照各共有人持分比例分配。該案例中,一位輩份較高共有人持有五分之一,另一位輩份較低共有人僅持有百分之一,比例懸殊,先聲奪人的策略反而可能淪為「為人作嫁」。
他提醒,這類共有人優先購買的策略,不僅涉及法律規範,也有操作技巧。鄭文建議,對於想取得優先購買權的人來說,並非搶先回函就能占優勢,適度等待至法定期限將近,再依照持分比例提出主張,往往能取得較有利條件。
此事件也凸顯了繼承土地管理的潛在風險。許多家族因疏忽未及時辦理繼承登記,不僅可能面臨土地被標售的風險,還可能因共有人間操作策略差異,引發意想不到的搶購或糾紛。鄭文提醒,繼承人務必及早處理相關登記,明確協調共有人意向,才能避免冷門資產意外變成爭議焦點。
對於潛在買家而言,這也提供了一個策略思考:掌握法律規定與持分比例,靈活運用優先購買權,不僅能避免爭議,也可能在冷門資產中尋找到價值翻升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