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房屋交易新制!屏東創便民措施破解「先解約再賣屋」難題
信託房屋交易新制!屏東創便民措施破解「先解約再賣屋」難題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一紙信託契約,原本是財產管理的安全鎖,卻可能成為房屋交易的絆腳石。屏東縣政府近日突破傳統行政框架,推出全國首創的「連件登記」便民措施,讓自益信託的房屋所有權人,不再需要耗時等待塗銷信託登記,就能同步完成交易過戶。這項被地政士稱為「信託任意門」的新制,正悄悄改寫不動產交易的遊戲規則。
這項創新服務源自於實務上的痛點。過去,將自有房屋設定「自益信託」的民眾,若想出售房屋,必須先完成塗銷信託登記,才能辦理買賣移轉,整個流程動輒耗費數週甚至數月,經常導致交易破局。屏東縣財稅局觀察到這個長期存在的行政障礙,主動協調地政單位,推出跨機關整合服務。
所謂「自益信託」,指的是委託人將自有房屋信託給銀行或信託業者管理,但受益人仍是自己的財產規劃方式。這類信託常見於資產保護或遺產規劃,全台每年新增約上萬案例。屏東縣財稅局長張桂鳳解釋,新制實施後,民眾只需備齊信託契約書、塗銷同意書及買賣契約等文件,就能一次性完成塗銷信託與買賣移轉的稅務申報。
這項措施特別適合高齡社會的財產移轉需求。許多長輩早年將房產設立信託,如今因應生活變化需要處分資產,過去繁瑣的程序往往讓他們卻步。新制不僅簡化流程,更保留傳統服務管道,民眾仍可選擇分階段辦理,充分尊重不同使用習慣。
資深地政士分析,這項創新最大價值在於「打破行政藩籘」。過去財稅與地政單位各自為政,民眾必須來回奔波,現在透過文件整合與流程優化,真正實現了「以民為本」的服務理念。他預期這項措施將成為各縣市效法的標竿。
M觀點:
屏東信託房屋交易見三個重點:首先,政府服務創新不一定要大張旗鼓,解決民眾真正痛點的小改革往往最接地氣;其次,跨機關整合將成為未來行政改革的關鍵,打破本位主義才能創造最大便民效益;最後,隨著信託觀念普及,相關配套也應與時俱進。建議有信託房屋的民眾,可善用這項措施節省交易時間,同時也要注意信託契約內容是否完整記載雙方權利義務。畢竟,好的制度需要民眾充分了解才能發揮最大價值,在財產規劃與交易便利間取得完美平衡。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