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隔音差誰的錯?建築法規這樣規定,買房前必看!
大樓隔音差誰的錯?建築法規這樣規定,買房前必看!
每天被樓上腳步聲、家具拖移聲吵得受不了嗎?這些困擾其實與建築設計息息相關。根據苗栗縣政府建築管理科說明,自2016年起,內政部已明文要求新建住宅必須符合防音標準,但多數人卻不知道自己的房子到底該有多「安靜」。
建築隔音三關鍵:牆壁、樓板都講究
現行《建築技術規則》將隔音設計分為三大類:
分間牆:房間與房間之間的隔牆,決定了你家臥室與客廳的私密性
分戶牆:戶與戶之間的防火隔音牆,影響鄰居吵架你聽不聽得到
分戶樓板:最關鍵卻常被忽略的設計,厚度與材質直接決定樓上小孩奔跑會不會讓你崩潰
魔鬼藏在細節裡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樓板隔音只針對下方是「居室」的空間(如臥室、客廳)才強制要求。也就是說,若你家樓上是陽台或走廊,開發商可能依法根本不用做隔音處理。建築師透露,合格的分戶樓板需達17公分以上,且要搭配隔音墊等緩衝材,但許多建案為省成本,往往只做最低標準。
縣府建議購屋時主動詢問:
分戶樓板是否採用「樓板衝擊音」達標的構造(如橡膠緩衝墊)
能否提供隔音設計計算書
實際敲擊測試樓板厚度(合格標準約17-20公分)
噪音糾紛這樣解
若已入住才發現問題,可要求管委會協調改善,或自行加裝隔音天花板(每坪約1.5-3萬元)。專家提醒,2016年前舊建案多數不符新標準,購買中古屋要特別留意上下樓層噪音測試,別等入住才後悔莫及!
下次聽到樓上吵鬧時,與其憤怒敲天花板,不如先檢查你家是否符合「建築技術規則第46條」。畢竟,真正的問題可能不是鄰居太吵,而是當初建商根本沒把隔音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