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旋金簽下去就反悔! 專家揭「房仲不會說」的改價求生術
斡旋金簽下去就反悔! 專家揭「房仲不會說」的改價求生術
「我是不是被坑了?」簽下斡旋金的那個夜晚,無數購屋新手在悔恨中輾轉難眠。當衝動戰勝理智,當「怕買不到」戰勝「理性出價」,這個十萬元起的決定,可能成為你人生最貴的一堂課。
【M傳媒 房產調查組】「房仲說今天不下斡旋,明天就被買走了!」這句話如同魔咒,讓無數購屋族在壓力下簽下後悔的數字。台灣獨特的「斡旋金制度」,正成為購屋流程中最具爭議的一環。當買方在激情過後想要反悔改價,才發現自己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斡旋金的法律地位
「簽了斡旋就一定要買嗎?」這個問題的答案,讓許多夜不能眠的買方鬆了一口氣。法律專家明確指出,斡旋金在法律上並非正式契約,只要賣方尚未書面同意,買方仍有一定的調整空間。「關鍵在於『要約的撤回時機』,」律師解釋,「在賣方承諾前,買方可以撤回要約,但必須注意斡旋契約中的具體條款。」
實務上,多數仲介公司的斡旋契約都會載明「買方得於賣方承諾前以書面撤回」,但往往伴隨著可能被扣除部分作業費用的但書。這個細節,成為許多房仲與買方攻防的焦點。
成功改價三大關鍵
資深房仲私下透露,買方確實有機會成功調整出價,但必須掌握三大關鍵:時機、理由、態度。「最好的時機是簽斡旋後的24小時內,」這位不願具名的房仲表示,「如果隔了三天才說要改價,屋主會覺得不被尊重。」
理由更是重中之重。單純的「後悔」或「家人反對」很難說服屋主,但如果是「銀行鑑價不足」、「發現屋況問題」或「市場出現更便宜的可比案例」,成功機率將大幅提升。
破解房仲銷售話術
「這間很搶手,已經有三組客人在看了!」這是房仲最常用的銷售話術之一。但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台北市2023年住宅平均成交天數約68天,真正「秒殺」的物件比例極低。「買方應該自己做功課,」房市專家建議,「查詢實價登錄、了解區域成交行情,才不會被牽著鼻子走。」
更進階的做法是,直接請房仲提供「其他買方出價的證明」,或要求簽署「若無其他買方則自動降價」的但書條款。這些做法雖然強硬,但能有效測試物件的熱門程度。
斡旋改價實戰技巧
當決定要調整出價時,與其直接要求降價,不如運用這些實戰技巧:
「條件交換法」:要求屋主留下家具、家電,或負擔部分稅費,變相降低總成本。
「貸款障礙法」:出示銀行鑑價報告,證明貸款成數不足,必須調整自備款。
「市場比較法」:提供鄰近物件的成交資料,證明原始出價偏離行情。
一位成功改價的買方分享:「我請房仲向屋主說明,如果不同意降價50萬,我可能因貸款問題無法成交,最後各退25萬達成協議。」
避免衝動防身術
與其事後補救,不如事前預防。專家建議採用「冷靜期防身術」:
「隔夜思考」:無論房仲如何催促,堅持至少要思考一個晚上。
「三方比價」:比較至少三筆實價登錄案例,確認出價合理性。
「貸款預審」:先向銀行取得貸款預審核准,了解確切核貸金額。
「專家審約」:重大交易可考慮請專家協助審閱斡旋契約條款。
永遠不要在被催促的壓力下做決定。「再好的房子,都值得你冷靜思考,」資深房仲誠懇表示,「衝動購屋的後果,往往比錯過更嚴重。」
M觀點:斡旋金制度本應是保障交易順利的工具,卻在實務上成為購屋壓力的來源。
與其在被動中後悔,不如主動掌握遊戲規則——簽約前務必詳閱條款、堅持冷靜期、準備充分市場資料。真正的購屋智慧,不在於出最低價,而在於用合理價格買到適合的房子。記住,任何讓你感到壓力的交易,都值得停下來重新思考。在這個資訊透明的時代,與其相信房仲的話術,不如相信自己的調查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