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設計那麼多公設?只要留電梯、樓梯、管理室等必須空間不行嗎?
為什麼設計那麼多公設?只要留電梯、樓梯、管理室等必須空間不行嗎?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走進新建案接待中心,華麗的健身房、泳池、交誼廳令人眼花撩亂,但你真的用得到嗎?這些「豪華公設」背後,藏著建商獲利密碼。「請問建商為什麼設計那麼多公設?健身房、游泳池、圖書室都可以去外面,只要留電梯、樓梯、管理室等這些必須空間不就好了?」一位網友的疑惑,道出許多購屋者的心聲。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新建案公設比已從20年前的20%攀升至35%,部分豪宅案甚至超過40%。這些你用不到卻必須買單的空間,究竟為何存在?
公設變多了?其實是「虛坪」變多了
多數人以為公設變多是因為健身房、游泳池等設施,但真相是:法定必要設施才是佔比最高的部分。根據建築法規,新建大樓必須包含逃生梯、消防設施、電梯機房、大廳、管理室等必要空間。這些「必要公設」通常就佔了20-25%。
真正的關鍵在於「虛坪設計」建商透過各種手法增加不實用但計價的空間:
超大梯廳、超寬走廊
多部電梯但日常只開部分
華麗挑空大廳
機電空間超量規劃
資深建商透露:「把空間做得氣派更好賣。」
建商狂推公設三大真相
為什麼建商熱衷規劃各種公共設施?業內人士點出三大關鍵:
提高售價:公設成本遠低於主建物,卻能用相同單價銷售。舉例來說,造價每坪8萬元的健身房,可以賣到每坪60萬元,利潤驚人。
創造賣點:在產品同質化市場中,豪華公設成為最重要的差異化武器。「現在不規劃泳池、健身房,根本拚不過旁邊的建案。」
法規要求:921後法規調整,8樓以上建築必須設置雙逃生梯。11樓以上建築必須設置排煙室。甚至有建商小建案將公設設計成住戶專用,轉為銷售賣點。
那些你以為好用卻很少用的公設
根據社區管理統計,使用率最低的公前三名分別是:
圖書室:多數社區使用率低於5%,最後變成寫作業空間或聊天區。
游泳池:維護成本高,使用季節短,多數社區每年虧損數十萬元。
宴會廳:預約手續麻煩,使用限制多,逐漸淪為閒置空間。
「我們社區的泳池,開幕時很熱鬧,現在一年用不到10次,每個月卻要花數萬元維護。」一位社區主委無奈表示。
聰明挑選公設的三大心法
面對公設比飆升的現況,購屋者可以這樣應對:
確認真實使用率:要求建商提供類似社區的公設使用數據,避開「蚊子設施」。
計算維護成本:問清楚各項公設的每月維護費用,避免買得起卻養不起。
選擇實用型公設:優先考慮垃圾處理室、包裹管理室、健身房等高使用率設施。
房產專家建議:「與其追求華而不實的公設,不如選擇管理費用在每坪80元以下的社區,長期負擔較輕。」
M觀點:「公設就像婚紗照,拍的時候覺得都需要,婚後發現根本用不到。」
與其被華麗公設迷惑,不如務實選擇符合生活需求的設施。記住,你買的不只是空間,還有後續的維護成本。在公設比超過35%的建案中,每3坪就有1坪是公設,與其為用不到的空間買單,不如把預算留給實際居住的室內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