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Line
看完房不砍價下斡旋,賣方卻臨時跳價100萬 專家表示 賣方慘了
日盈社宅

看完房不砍價下斡旋,賣方卻臨時跳價100萬 專家表示 賣方慘了

2025/10/13 |  16 | 加入最愛

看完房不砍價下斡旋,賣方卻臨時跳價100萬 專家表示 賣方慘了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不砍價直接買,屋主卻臨时漲價!」一位買房新手無奈表示,他誠意十足地按照開價下斡旋,卻遭遇賣方臨時跳價,最終交易破局。
「沒買房經驗,請教一下。」一位網友分享他的購屋遭遇。他看上一間即將完工的預售屋,屋主開價1500萬,他查詢實價登錄發現同棟不同樓層成交價約1600萬。屋主聲稱因小孩名下已有房產,這個物件貸不到款,打算不賺錢便宜賣。這位網友誠意十足,不砍價直接以1500萬下斡旋金購買,沒想到賣家卻臨時反悔,表示想賣1600萬,不然沒有賺頭。網友氣憤拒絕後無奈表示:「感覺我繳了斡旋金,對我一點幫助或保障都沒有。」

賣厝阿明分析,案例中的賣方可能遇到了「平盤出場卻要負擔服務費」窘境。

以1500萬成交,賣方需支付4%服務費約60萬元,等於實際只拿到1440萬元。如果賣方當初購入成本接近1440萬,確實等於「沒賺頭」。這種計算後發現無利可圖的狀況,導致賣方臨時跳價到1600萬。賣厝阿明認為,這個賣方未來一定會後悔,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能有買方不砍價直接下斡旋實屬難得,錯過這個機會實在可惜。

斡旋金制度原本是為了確保買方誠意而設計,但對買方保障確實有限

當買方支付斡旋金後,房仲會與賣方進行價格協商,若賣方接受就轉成定金,若賣方拒絕則全額退還。這個案例中,賣方在見到斡旋後臨時提高售價,雖然讓買方感覺不受保障,但在法律程序上確實是允許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資深購屋者會建議,在支付斡旋前最好先與房仲確認賣方的售屋誠意與價格底線。

交易破局的原因,忽略透過房仲交易隱藏成本

買方認為按照開價購買已經展現誠意,賣方卻根據實價登錄的1600萬行情,認為自己開價1500萬已經是讓利。後來加上服務費的考量,讓賣方覺得以1500萬成交實在太虧。這種價格成本隱藏認知的差距,在當前房市調整期特別常見,許多賣方仍沉浸在過去的高房價期待中,無法接受平盤甚至賠售出場的現實。

對於未來想要購屋的消費者,這個案例提供寶貴的學習經驗

首先,斡旋金確實無法強制賣方履約,主要功能是展現購買誠意。

其次,在出價前應該更精確地計算賣方的可能成本,包括當初購入價格、持有成本與服務費等,才能判斷賣方的價格彈性。

最後,面對預售屋轉約案件,要特別注意原始合約的購買價格與房仲服務費支出,這將直接影響賣方的議價空間。

M觀點:賣方因服務費跳價,買方覺得委屈,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交易。

與其糾結在單一物件,不如擴大選擇、保持彈性、理性出價。賣厝阿明,好的買賣需要雙方滿意,如果價格認知差距過大,放手也許是最好的選擇。賣方擔心平盤出場,買方覺得誠意被辜負,與其勉強成交留下遺憾,不如各自尋找更合適的交易對象。在房產市場中,緣分有時比價格更重要,錯過這個機會,也許下一個物件更適合你。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