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妻年薪150萬、存款200萬,想買1200萬的郊區房,會不會太冒險?
小夫妻年薪150萬、存款200萬,想買1200萬的郊區房,會不會太冒險?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一對雙薪夫妻在買房知識家求助,兩人年薪合計150萬元,存款約200萬元,沒有小孩,想購買總價1200萬元左右的郊區二手屋,詢問這樣的条件是否有機會實現購屋夢想。這個問題引發熱烈討論,多數網友認為條件相當合理,但需要注意幾個關鍵細節。
從財務角度分析,這對夫妻的購屋計畫確實相當可行。
以總價1200萬元計算,自備款200萬元約佔總價的16.7%,雖然略低於一般建議的20%,但仍在銀行可接受範圍內。貸款金額1000萬元,以目前利率約2.1%、30年期本息平均攤還計算,每月房貸金額約為3.7萬元。以年薪150萬元計算,每月平均收入12.5萬元,房貸支出佔收入比例約29.6%,低於銀行規定的35%至40%上限,顯示還款能力足夠。
除了每月房貸支出外,這對夫妻還需要考慮其他購屋相關費用。
包括契稅、印花稅、登記規費、代書費與火地震險等,這些過戶相關費用約需準備10至15萬元。另外,裝潢與家具家電添購也是一筆可觀開銷,即使購買的是二手屋,通常仍需要準備50至100萬元的預算來進行基本整修與布置。這些額外支出都需要從200萬存款中預留,避免擠壓到自備款。
關於通勤距離的接受度,多數過來人建議單程通勤時間最好控制在60分鐘以內。
如果每天花費過多時間在通勤上,長期下來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增加交通成本。具體距離會受到大眾運輸便利性與交通狀況影響,例如同樣是20公里,在高速公路沿線與一般平面道路的通勤時間可能相差一倍以上。建議在購屋前,實際在上下班時段測試通勤路線,了解真實的交通狀況。
購買郊區房屋是否會後悔,取決於個人生活習慣與對便利性的要求。
郊區住宅通常有較大的居住空間與較低的單價,但可能需要犧牲生活機能與社交便利性。特別是對於習慣都市生活的年輕夫妻,郊區較少的美食選擇、娛樂場所與文化活動,可能會讓生活變得單調。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是未來轉手性,郊區房市波動通常比市區劇烈,在景氣反轉時可能面臨較大的價格修正壓力。
M觀點:「買房是長期承諾,郊區住宅更是生活方式的選擇。」
這對夫妻的財務條件確實有機會實現購屋夢想,但重點不在於「能不能買」,而在於「該不該買」。與其單純考慮價格負擔能力,不如仔細評估長期生活品質與未來發展。記住,房子不只是投資,更是每天生活的容器,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遠比追逐市場熱點更重要。在做出決定前,不妨先在目標區域短租試住,親身體驗通勤與生活機能,避免買了房子卻賣掉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