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變『新青慘』!首購族遭限貸令斷頭 專家怒轟:政府打房打到年輕人躺槍"
"新青安變『新青慘』!首購族遭限貸令斷頭 專家怒轟:政府打房打到年輕人躺槍"
2023年9月,政府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新青安)政策,以低利率、高成數貸款吸引首購族進場,短期內引爆房市熱潮。然而,2024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市場亂象加劇,不僅投資客受衝擊,連自住客也深陷貸款斷頭危機。房產專家何世昌指出,當前房貸市場已陷入「鑑價與放款脫鉤」、「限貸令回溯傷及無辜」、「首購族反成最大受害者」三大亂象,政策美意反而釀成市場失序,政府面臨「打炒房卻誤傷剛需」的兩難局面。
政策矛盾與市場亂象
新青安政策原意是協助年輕人購屋,但寬鬆的貸款條件吸引部分投資客利用人頭戶申貸,導致市場過熱。為抑制炒作,央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卻因「回溯適用」引發爭議。最受衝擊的是早年購買預售屋的民眾,當初以總價低於4,000萬元簽約,歷經3至4年房價上漲後,完工時被銀行認定為「高價住宅」,貸款成數驟降至3成,導致資金缺口暴增,交屋瞬間變成財務斷頭。
更荒謬的是「鑑價與放款標準不一」的問題。例如,某預售屋買主2022年以2,900萬元購屋,預期貸款6成(1,740萬元),但2025年銀行鑑價竟達4,200萬元,卻僅願以原始成交價的3成(870萬元)核貸,形成「鑑價取高、放款取低」的矛盾,讓購屋者進退兩難,最終可能因無法補足差額而違約,損失15%定金。
首購族成最大受害者
諷刺的是,央行聲稱「打炒房、保障首購」,實際卻讓缺乏資源的自住客陷入困境。業界觀察發現,多屋族因熟悉金融操作,能透過民間融資或人脈籌措資金,順利交屋;反之,首購族因無經驗、無門路,一旦貸款受阻,只能求助親友或忍痛違約,形成「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畸形現象。
儘管央行設有申訴機制,但多數民眾不知管道,即便投訴,審查曠日費時,往往趕不及交屋期限。這種「銀行說了算」的環境,讓購屋者權益難以保障,也凸顯政策執行與現實脫節的問題。
政策調整迫在眉睫
當前房市困境反映政府「一刀切」打房政策的副作用,不僅未能有效抑制投機,反而誤傷真實需求。專家呼籲,央行應重新檢視限貸令的合理性,避免回溯條款殃及無辜,同時強化銀行鑑價透明度,並擴大首購族紓困管道。若未能及時調整,不僅房市交易將持續萎縮,民怨累積更可能形成政治壓力,讓居住正義的美意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