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房屋貸款知識家
極端氣候下的國土韌性考驗:從西南部災害看台灣未來挑戰
日盈社宅

極端氣候下的國土韌性考驗:從西南部災害看台灣未來挑戰

2025/08/14 |  27 | 加入最愛

極端氣候下的國土韌性考驗:從西南部災害看台灣未來挑戰

七月的丹娜絲颱風與後續豪大雨為台灣西南部沿海帶來嚴重災情,不僅造成逾三十億元的農漁業損失,更暴露了台灣在面對極端氣候時的脆弱性。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總經理 張惠山 表示,這場天災不僅是單純的自然現象,更成為檢視台灣國土規劃與社會韌性的重要試金石,凸顯出在氣候變遷時代下,傳統防災思維已不足以應對新型態的複合式災害。

 

災害背後暴露的結構性問題

此次風災不同於過往水患,強風伴隨暴雨的複合式災害模式,讓許多傳統建築如百年老屋、三合院幾乎毫無招架之力。災區呈現的城鄉差距問題尤其令人憂心,包括鄉村地區支援系統斷裂、基礎設施脆弱、救援困難等困境。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表象問題背後反映的是長期以來國土規劃未能與氣候風險有效結合的深層次矛盾。當行政疆界與自然流域不相吻合,當防災規劃未能考量在地特性,災害的衝擊自然被加倍放大。

 

張惠山提醒,面對這樣的挑戰,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對策提供了重要思考方向,強調必須跳脫傳統行政區劃,改以流域和生態系統為基礎進行國土規劃。台灣近年來雖有中研院、內政部等單位提出相關策略建議,但如何將這些建議轉化為具體政策,並落實到地方層級的災害防救體系中,仍是一大考驗。特別是在培育重建專業人才、研發耐候技術等方面,更需要長期且系統性的投入。

 

建構與自然共生的新國土觀

極端氣候下的國土韌性建設,絕非單一部門或短期計畫所能達成。它需要跨領域的專業整合,從空間規劃、基礎建設、社區網絡到產業型態,都必須進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未來國土空間可能朝向更分散、小型化、自給自足的方向發展,城市與鄉村的界線也將更趨模糊,形成相互支持的共生關係。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總經理 張惠山 說明,災後的應急搶救只是開始,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透過重建過程,建立與自然共生的新型國土觀。這不僅需要政府機制的快速調適,更需要全民對國土規劃的重新認識與參與。當我們能夠將氣候風險評估真正納入土地規劃決策,當社區網絡與外部支援系統能有效連結,台灣才能在這場與極端氣候的長期抗戰中,建構出真正的韌性與復原能力。

張惠山(山哥來了)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28101607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官網

https://www.chiunyang.com.tw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chiunyang591

日盈不動產社會住宅包租代管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5301264373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