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開發營收空窗引關注 建案週期特性致連四月零營收
三地開發營收空窗引關注 建案週期特性致連四月零營收
上市營建公司三地開發(1438)近期因連續四個月零營收引發市場關注,公司緊急澄清此為建設產業特性所致,並非營運停擺。這已是該公司今年第二度因類似情況發布重大訊息說明,凸顯營建業獨特的財務認列模式與市場認知間的落差。隨著多個大型開發案陸續推進,三地開發正積極調整推案節奏,力求穩定未來營收表現。
建設業特性導致營收空窗
三地開發昨日更正公告顯示,今年4至7月營業收入均為零,延續了去年10月至今年2月連續五個月零營收的狀況。董事長鍾育霖解釋,營建業營運週期長,營收多集中於建案完工交屋時點認列,若推案與結案規劃不均,就會出現財務報表上的空窗期。這種「完工認列」的會計原則,使得營建公司的營收表現往往呈現跳躍式波動,與一般產業的連續性營收模式大不相同。
為改善此狀況,三地開發宣布將實施「案量控管」策略,透過分散完工時程,確保每年都有穩定案件入帳。此舉不僅能平滑財報數字,也有助維持市場信心。事實上,該公司2024年已認列全年虧損1.41億元,每股淨損1.54元,主要就是受到營收空窗期的影響。這種現象在專注於大型開發案的營建公司中並不罕見,但確實需要更透明的資訊揭露來化解投資人疑慮。
多項大型開發案推進中
儘管當前處於營收空窗期,三地開發手上仍握有多項重要開發案。最受矚目的是與清景麟地產合資的高雄亞灣區「AI慕光城」住宅計畫,總銷金額高達420億元。其中首期200億元已開賣,二期220億元預計今年推出,全案將於2027至2028年完工。這項指標案將成為未來營收的重要來源。
此外,公司也積極拓展產品線,與京城建設合作的「台南仁德智慧科技園區」基地面積達3.6萬坪,總銷上看400億元,計畫取得建照後分三期推出。今年還規劃推出五個新案,涵蓋台南武聖段、平實營區,以及高雄文山特區、三民區、林園區等住宅大樓,顯示公司在地產布局上的企圖心。
面對建設業特有的財務特性,三地開發正努力在長期開發週期與短期財報表現間取得平衡。隨著這些大型開發案逐步推進,未來若能如規劃落實案量控管策略,將有助建立更穩健的營收模式,降低市場對營運空窗的疑慮,為投資人創造更可預期的回報。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