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客良心何在?網友怒轟「用錢踩著人賺錢」的房市真相 | M傳媒
投資客良心何在?網友怒轟「用錢踩著人賺錢」的房市真相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你當投資客腦袋壞掉喔!」最近在房產論壇上,一篇痛批投資客的貼文引發熱烈迴響。發文者細數現在當投資客的各種難處與道德困境,從高額利息、政府課稅到良心譴責,直言現在要靠炒房賺錢已經不像過去那麼風光,文末更質疑「現在還有如此沒良心的人嗎」,道出許多購屋民眾的心聲。
這位網友在貼文中算了一筆明白帳,以總價1500萬的房子為例,持有兩年的利息成本就要60萬(以利率2.5%計算),加上裝修整理費用和政府的重稅,現在要賺個100-200萬已經相當困難。他更痛批投資客「違背良心用錢踩著人賺錢」,看著那些努力過日子卻追不到房子的普通人,內心充滿無奈與氣憤。
貼文一出,立刻引發兩極討論。
有網友深表同感:「真的!現在房價就是被這些投資客炒高的」、「看著身邊朋友為了頭期款省吃儉用,真的很心疼」;但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投資本來就是市場機制」、「有需求才有供給,不能全怪投資客」。
資深房仲坦言,這幾年投資客的生存空間確實被壓縮很多。
「從房地合一稅1.0到2.0,加上央行信用管制,短期交易的利潤幾乎被稅吃掉大半。現在還留在市場上的,多半是長期持有的置產型客戶。」不過他也透露,還是有投資客透過「包租代管」等方式避稅,或是鎖定特定區域的低總價產品進行操作。「真正可惡的是那些聯合建商哄抬價格的炒房團,他們才是破壞市場的元兇。」
房產專家分析,現行稅制確實讓短期炒作的難度提高,但房價高的根本問題還是供需失衡。「與其一味批評投資客,不如思考如何增加供給、改善薪資結構。畢竟在資本主義社會,資金本來就會流向報酬率高的地方。」
房市問題牽涉層面廣泛,從稅制、供需到薪資結構都需要通盤檢討。
與其互相指責,不如共同思考如何建立更健康的房市環境。對於真正有居住需求的民眾來說,與其等待房價下跌,不如務實評估自身能力,在可負擔的範圍內尋找合適的物件。畢竟,罵完投資客之後,還是要回歸現實,為自己的居住需求找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