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交易雪崩!全台9月僅2100件 創57個月新低 | M傳媒
預售屋交易雪崩!全台9月僅2100件 創57個月新低
【M傳媒/房產中心報導】
根據實價登錄最新統計,今年9月全台預售屋交易量僅剩約2,100件,創下近57個月以來新低。這個數字相比去年景氣熱絡時期單月可達1.6萬件的盛況,簡直是天壤之別。業者悲觀預估,今年全年預售屋交易量恐將跌破4萬件,市場急速冷卻讓體質不佳的建商開始面臨嚴峻的財務壓力。
交易量斷崖式下跌
去年9月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市場買氣如同被冰封,預售屋交易量從去年高峰迅速滑落。
去年9月首度跌破1萬件
今年前9個月僅1月、3月勉強超過4,000件
最近三個月更慘淡,均未能突破3,000件大關
這樣的交易熱度,僅相當於去年景氣最熱時期的兩成多,顯見市場信心已徹底轉向。
六都表現全面萎靡
從區域分布來看,全台主要都會區無一倖免,過去推案熱區的中南部衰退幅度尤其驚人。
新北市:9月交易量約400件,已是六都中最抗跌
桃園、台中:各約300件,不到過去高峰期的零頭
台北、台南、高雄:慘跌至百餘件水平
這樣的數據與過去單月動輒超過2,000件的盛況相比,呈現斷崖式下跌的趨勢。
建商財務壓力浮現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雖然政府延長建照期限,但開發商因銀行融資需要按時程開發,面對預售交易量能持續低落,財務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他進一步指出,隨著時間拉長,可能會有開發商開始出現財務吃緊的狀況。即便資產價格仍大於負債,但若現金流出現問題,就容易引發連鎖反應。
市場正常水準的失衡
對照過去市場表現,全台預售屋單月銷售7,000至8,000件算是具備基本人氣的水準,即便市場谷底也維持在單月5,000件左右的交易量能。然而,今年第三季單月交易量竟連3,000件都無法守住,與去年上半年景氣大好時平均單月超過1.3萬件的熱絡景象形成強烈對比。
多重因素衝擊市場
這波預售市場急凍,除了央行信用管制發揮效果外,也受到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
信用管制:嚴格限制貸款成數,抑制投資需求
資金成本:利率維持高檔,增加購屋負擔
市場信心:買方觀望心態濃厚,延後購屋決策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預售市場幾乎陷入全面冰凍的狀態。
預售市場的急速冷卻,正在考驗台灣建商的耐寒能力。
隨著交易量持續探底,體質較弱的開發商可能面臨生存危機。專家提醒,這波調整期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購屋族與投資客都應該謹慎以對,密切觀察市場後續發展。畢竟,當潮水退去時,才能看出誰在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