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書不是房仲!」地政士揭密:法律沒規定我要幫你議價,買房別誤會了!
【代書不是房仲!地政士揭密:法律沒規定我要幫你議價,買房別誤會了】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在台灣高房價的購屋壓力下,許多民眾為求安心,會選擇委託代書(地政士)協助處理買房事務。然而近日卻頻傳消費糾紛,有買家誤以為代書應像房仲般主動議價,結果導致交易破局。地政士公會對此特別澄清:「代書的法定職責是處理產權與法律文件,議價從來不是我們的義務!」這項提醒揭開了房市交易中長期存在的認知落差。
專業把關 vs 議價期望的衝突
根據《地政士法》明定,地政士的核心業務包含產權調查、稅費計算、契約審閱與登記申請等法律事務。一名執業二十年的地政士透露,最近常遇到客戶要求「順便幫忙殺價」,甚至有人簽約時直接說:「你比較專業,價格你幫我談。」這種將代書與房仲角色混淆的狀況,讓專業人士相當困擾。實際上,代書的收費標準主要根據過戶登記等服務項目,若未特別約定,並無義務承擔議價工作。
委任界限與法律風險
專家指出,消費者雖可依《民法》委任規定授權代書,但若未明確約定服務範圍,可能衍生權責問題。曾有案例是買方全權委託代書議價,結果因出價與市場行情落差太大,錯失購屋機會後反控代書未盡責。專家強調:「代書的專業在於法律風險控管,例如發現產權瑕疵或契約漏洞,這比議價幾萬元更重要。」現行法規中,房仲受《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規範有斡旋義務,但代書的職責界線明顯不同。
消費者的自保之道
對於想借助代書專業的購屋族,資深地政士建議三步驟:
首先簽訂書面委託契約,明確記載服務項目是否包含議價協助;
其次要求代書提供產權調查報告與稅費試算,確保交易安全;
最後保留所有溝通紀錄,若發生爭議可向各地地政士公會申訴。
制度待釐清的灰色地帶
目前房市交易流程中,代書與房仲的角色分工存在認知模糊空間。消保官觀察發現,不少消費者誤以為「委託代書就等於有專業談判幫手」,卻忽略代書的法定職責範圍。主管機關考慮推動更明確的服務規範,要求地政士在接案時主動告知業務範圍,並建議消費者若需議價協助,應另尋房仲或自行參與談判。
代書是產權的守門員,而非價格的談判專家。
購屋過程中,與代書建立良好溝通,明確分工各自職責,才能讓這筆人生重大投資既安全又順利。與其要求代書殺價,不如請他仔細審查契約條款,省下的法律風險可能遠比砍價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