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Line
公共工程危機!全台營造廠為何寧做科技廠、不接政府標案? 
日盈社宅

公共工程危機!全台營造廠為何寧做科技廠、不接政府標案? 

2025/10/13 |  13 | 加入最愛

公共工程危機!全台營造廠為何寧做科技廠、不接政府標案?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公共工程找不到營造廠,已成為常態。」儘管明年公共工程規模將突破6,483億元,創20年新高,但北台灣從捷運到抽水站,多項指標工程卻頻頻流標,甚至需歷經八、九次招標才勉強發包。營造廠寧可搶接科技廠辦,也不願碰公共工程,背後隱藏的是預算、工期與制度的全面失靈。

 

預算與現實的致命落差 

公共工程流標的核心問題,在於預算與市場嚴重脫節。專家指出,從政府核定預算到開標,往往間隔數月甚至一年,期間原物料價格劇烈波動,但預算調整速度緩慢,導致廠商投標意願低落。以新北市「塔寮坑三抽水站」為例,歷經8次流標,第9次才成功決標;基隆「旭丘公園環境改造計畫」也因聯外道路狹窄、施工成本高昂,兩度流標。 

 

根本問題在於利潤結構

新亞建透露,公共工程不僅利潤偏低,還需負擔10%履約保證金,加上3至5年工期的物價波動風險,讓營造廠「考量再三」才敢投標。達欣工進一步分析,科技廠辦或住宅建案的業主單一、溝通直接,而公共工程需經過建築師、顧問公司、機關三層監督,協調流程冗長,嚴重影響工期。

 

缺工缺料的惡性循環

人力斷層是另一致命傷。營造業面臨老師傅退休、年輕人不願投入的困境,加上科技業大舉擴廠搶工,加劇人力短缺。新北市工務局分析,國一甲等大型公共工程同時招標,產生「磁吸效應」,而鋼構產能被科技大廠擠壓,進一步降低廠商投標意願。 

 

引進外籍移工政策被業界批評緩不濟急

專家直言,2億元以上工程可專案申請移工,但申請作業需時一年,而2億元工程約一年就會結案,根本無法解決急迫需求。

 

科技廠辦的磁吸效應 

與公共工程的冷清形成對比,科技廠辦成為營造廠的新戰場。達欣工在建工程中,廠辦占比高達77%,建國工程新承攬案量中,廠辦佔比36%,且持續成長。市場指出,科技廠辦不僅利潤較高,工期要求明確,成為營造廠優先承接的標的。 

 

這股趨勢也反映在營建股財報上。坤悅開發今年前三季營收37.57億元,年增56.94%;櫻花建前三季營收99.13億元,年增4.56倍。法人分析,科技廠辦與住宅建案的高毛利,正持續吸引營造資源偏離公共工程。

 

地方政府的突圍策略 

面對流標潮,地方政府開始調整策略。新北市工務局將「瑞芳地政事務所暨衛生所興建工程」預算提高、放寬工期,最終在第三次招標成功決標。北市捷運局則調整招標條件,在中央預算支持下,讓延宕2至3*的南北環段陸續決標。 

 

中央也試圖透過促進民間參與(促參)減輕壓力。近20年來,促參案已吸引1兆161億元民間投資,減少政府支出1兆8,480億元。然而,如何讓預算更貼近市場,仍是未解難題。

 

制度僵化的深層危機 

陳煌銘呼籲,政府應建立更靈活的預算調整制度,讓公共工程能及時反映市場成本。目前公務體系擔心被誤解為圖利,導致預算修正緩慢,往往需流標2至3次後才願檢討。 

 

同時,公共工程的碳排問題也浮上檯面。每年8,000億元的公共工程採購,對台灣碳排影響舉足輕重,但現行碳排係數資料庫仍不完備,無法真實反映碳排放情形。

 

M觀點

與其被動等待營造廠投標,政府必須從根本改變思維:建立彈性預算機制、簡化行政流程、合理評估工期,才能讓公共建設重回正軌。畢竟,再龐大的建設藍圖,若沒有營造廠願意施工,終將只是紙上談兵。台灣的基礎建設競爭力,正站在關鍵的轉折點上。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