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防詐新挑戰 金管會籲全民共同守護資產安全
金融防詐新挑戰 金管會籲全民共同守護資產安全
金融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已從傳統面對面接觸演變為跨境、AI技術輔助的「無差異攻擊」。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昨日在「金融守護論壇」中指出,當前詐騙集團利用AI變音技術,能在數秒內偽造親友聲音,這種新型態犯罪模式已對民眾資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需要透過科技、專業、教育與合作四大面向共同防堵。圖/google map
詐騙手法升級 防制策略與時俱進
莊琇媛分析,隨著網路普及與疫情推動線上服務,詐騙訊息得以瞬間跨境傳播,犯罪模式已從過去的「金光黨」進化到難以辨識的科技詐騙。政府自2012年啟動打詐綱領,今年更推出「打詐新四法」,金管會也要求金融機構設立防詐主管,強化社會責任。她特別肯定華南銀行開發的「雷神智能防護網」,結合AI技術從多面向強化防詐能力,展現金融業者在防詐工作的創新作為。
防詐與便利的平衡考驗
在防詐實務上,銀行臨櫃關懷提問常引發客戶不滿。莊琇媛坦言,曾有官員抱怨為家人設定轉帳卻遭長時間盤問,這種情況確實需要改進。金管會已推動灰名單與跨行照會機制,針對可疑交易加強把關,但對於能提出合理證明的正常交易,應適度降低干擾。不過,對於高風險情境如長者突然要設定孫子帳戶網銀轉帳,銀行仍須堅持必要的關懷提問,以防堵詐騙漏洞。
全民防詐時代來臨
莊琇媛強調,現代詐騙集團已企業化經營,會編造各種看似合理的故事誘騙受害人,單靠傳統防範方式已不足夠。她呼籲民眾理解銀行把關的用意,當行員多問幾句時,其實是在守護客戶的資產安全。防詐工作需要司法、檢調與金融機構建立資訊共享機制,將最新詐騙手法即時轉化為銀行內控流程,透過不斷精進與全民配合,才能有效降低詐騙案件與金額,共同維護台灣的金融安全環境。這場對抗詐騙的戰役,需要社會每一個人的參與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