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電信大數據獵殺囤房族!政府『空屋雷達』上線 全台幽靈宅無所遁形
日盈社宅

電信大數據獵殺囤房族!政府『空屋雷達』上線 全台幽靈宅無所遁形

2025/08/15 |  74 | 加入最愛

電信大數據獵殺囤房族!政府『空屋雷達』上線 全台幽靈宅無所遁形

近年來,高房價與居住正義問題持續引發社會討論,其中「空屋稅」或「囤房稅」的構想屢被提及,希望透過稅制手段抑制囤房行為,促使空屋釋出。然而,如何精準定義「空屋」一直是政策推動的難題。過去政府多以低度用電作為判斷標準,但此方法存在諸多盲點,例如偏鄉地區、節能住宅或長期旅外的屋主可能被誤判。為此,內政部營建署今年將與電信業者合作,利用手機電信流量大數據輔助空屋調查,盼能更真實反映房屋使用狀況,為居住政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空屋認定困境與新解方 

空屋稅的討論最初源自臺北市東區商圈因高租金導致店家撤離,時任市長柯文哲提出「空店稅」構想,進而延伸至住宅市場的「空屋稅」。然而,財政部與學者均指出,空屋的定義複雜,若僅以用電量作為標準,可能產生誤判。例如,老舊房屋、偏遠地區或節能住宅的用電量本就偏低,若因此被課徵空屋稅,不僅有失公平,更可能促使屋主刻意增加用電以避稅,反而造成資源浪費。 

 

營建署署長吳欣修坦言,現行空屋調查是透過房屋稅籍與臺電用電資料,將每年1112月平均用電低於60度的住宅列為「低度使用住宅」,但這僅是統計上的參考,無法完全反映真實情況。近年數據顯示,低度用電住宅比例約維持在10%11%,變動不大,難以作為政策調整的關鍵指標。因此,營建署轉而尋求更精確的調查方式,透過電信流量分析房屋實際使用狀況。 

 

大數據輔助政策 兼顧隱私與效益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電信數據成為追蹤人口活動的新工具。營建署去年已在新北市試行分析,發現電信流量能有效反映住宅使用頻率,例如長期無人連線的房屋,較可能為空置狀態。今年將逐步擴大至全國範圍,並強調所有數據均經去識別化處理,避免侵犯個人隱私。 

 

此外,空屋調查的結果也將影響社會住宅政策。若某區域空屋率偏高,政府可透過包租代管機制活化閒置住宅,而非盲目興建新社宅,避免資源重複投入。此舉不僅能減輕財政負擔,也能更靈活調節市場供需。 

 

科技與政策的結合

居住正義的實現需要精準的數據支持,過去受限於技術,空屋調查難以突破。如今,透過電信大數據的應用,政府有望更掌握房屋實際使用狀況,為稅制與住宅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