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七期豪宅交易升溫 賣厝阿明 成交比翻倍只是統計方式不同
台中七期豪宅交易升溫 賣厝阿明 成交比翻倍只是統計方式不同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台中七期豪宅市場近期悄悄升溫,屋齡約10年的大坪數豪宅吸引「抄底客」低價進場搶購。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包括「喜全真鑄」、「總太天匯」、「銳豐悅觀」等知名個案,成交價最高讓前屋主帳面獲利超過千萬元,引發市場關注。
位於市政北六路的「喜全真鑄」屋齡11年、125坪中樓層7月以總價6360萬元成交,拆算單價約55萬元/坪。前屋主2014年入手5129萬元,帳面獲利1231萬元。市政北二路「銳豐悅觀」屋齡10年,135坪物件8月成交總價5258萬元,單價39萬元/坪,前屋主2010年購入4720萬元,帳面小賺538萬元。南七期「總太天匯」屋齡12年、146坪中樓層7月以5570萬元成交,拆算單價39.7萬元,前屋主2010年入手4916萬元,帳面獲利654萬元。
資深房仲謝兒政指出,七期豪宅過去兩年受高總價市場買氣降溫、升息及管制政策影響,不少屋主面臨持有成本壓力,正好提供抄底客進場契機。謝兒政表示,高總價物件買盤不以短期獲利為主要目標,長期持有、屋況優良的百坪豪宅,反而是穩健資產配置的選擇。
此外,不具名房仲透露,國際貿易政策變動也影響部分產業企業主資金調度,催生「專門撿漏」族群,鎖定需出售房產以應對資金需求的七期老豪宅,進一步推升特定成交量。
根據實際觀察,全台中總價4000萬元以上豪宅過去景氣好時交易占比約2%,近期則升至4%左右。賣厝阿明分析,高總價成交比重上升,除了房價走勢外,也與一般住宅交易量下降有關,換言之,豪宅成交量在整體市場縮減下被放大,看似活絡,其實是結構性比例變化的結果。
賣厝阿明認為,七期豪宅交易升溫不代表整體市場回暖,而是局部買盤集中效應與市場結構變化的綜合呈現。對投資者而言,短期可把握抄底機會,但仍需留意持有成本與市場資金流向,避免僅憑成交比例錯覺判斷市場動能。長期而言,豪宅市場的活絡與否仍須觀察經濟基本面、金融政策及買賣量能的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