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房市雪崩!鼓山區成交量暴跌六成 台積危機警示
高雄房市雪崩!鼓山區成交量暴跌六成 台積危機警示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當台積電光環也無法抵擋的寒流來襲,高雄房市正面臨一場無差別的冷卻風暴。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高雄房屋買賣移轉棟數較去年同期銳減超過三成,過去被視為抗跌保值的豪宅聚落鼓山區,跌幅更驚人地超過六成。這不只是數字的滑落,更是市場信心急速冷卻的警訊——究竟這場房市寒冬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結構性轉變?
根據高雄市政府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9月全市房屋買賣移轉棟數僅剩2萬3374棟,與去年同期的3萬5713棟相比,大幅減少1萬2339棟,跌幅達34.5%。這樣的衰退幅度,幾乎可說是全面性的市場急凍,反映出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已產生實質影響。
房市風暴面貌
過去三年因台積電設廠題材而炙手可熱的楠梓區,今年前三季移轉棟數從4462棟下滑至2877棟,減幅35.5%,甚至略高於全市平均。這個現象格外值得關注,因為它顯示連最堅強的「台積電概念區」也難逃這波調整,科技題材的光環正在迅速褪色。
「重災區」在鼓山區
這個擁有農十六與美術館兩大黃金重劃區的豪宅聚落,不僅具備完善的綠地、交通、醫療與學區資源,還有商場持續開發中,向來是房仲業的一級戰區。但今年前三季,鼓山區移轉棟數從2694棟暴跌至1017棟,減幅高達62.2%,幾乎是全市平均跌幅的兩倍。
業界用「不只腰斬,根本是深不見底」來形容鼓山區的慘況,這樣的形容並非誇大。當連最具保值性的豪宅區都出現如此巨大的跌幅,顯示市場的修正已經超越單純的政策影響,而是進入更深層的信心危機階段。
M觀點:
高雄房市的急凍現象,特別是鼓山區的暴跌,揭示了幾個重要趨勢:首先,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確實已精準打擊到投資性需求,尤其是高總價產品;其次,單靠題材炒作的房價上漲缺乏堅實基礎,當市場反轉時跌幅也最為劇烈;最後,這場修正可能不是壞事,它讓市場有機會回歸基本面,擠出過度膨脹的泡沫。對購屋者而言,與其追逐短期題材,不如回歸居住本質與負擔能力。這場房市寒冬,或許正是市場邁向健康調整的必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