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Line
地板下的震撼真相!裝修敲出「鋼筋斷裂」惡夢 專家揭:全台老屋危機全面爆發
日盈社宅

地板下的震撼真相!裝修敲出「鋼筋斷裂」惡夢 專家揭:全台老屋危機全面爆發

2025/10/06 |  34 | 加入最愛

地板下的震撼真相!裝修敲出「鋼筋斷裂」惡夢 專家揭:全台老屋危機全面爆發

「一槌敲下去,師傅臉色都變了!」原本滿心期待的裝修工程,在敲開地板後瞬間凍結。藏匿在混凝土中的鋼筋竟有多處斷裂,這個交屋前完全無法察覺的「隱形殺手」,正隨著台灣老屋比例攀升而全面引爆。

【M傳媒 調查中心】當裝修師傅的電鑽停下,現場陷入一片死寂——地板下裸露的鋼筋,赫然出現數處整齊斷裂。這個發生在台中老社區的真實案例,不是單一個案,而是全台高齡住宅的縮影。隨著台灣平均屋齡突破33年,這類「混凝土中的未爆彈」正悄然浮現,無數家庭在不知情中,住在結構受損的房屋裡。

老屋危機震撼

「我買的是30年中古屋,裝修前特地請驗屋公司檢查,誰知道問題藏在地板下面。」受害屋主無奈表示。這種「隱形瑕疵」在台灣老舊住宅中愈發常見,特別是1980年代前後興建的房屋,當時建築標準與施工品質與現今有明顯落差。根據土木技師公會統計,台灣30年以上老宅超過460萬戶,其中約15%存在不同程度的結構問題。鋼筋斷裂、混凝土剝落、氯離子含量過高等「建築癌症」,正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浮現。

「最可怕的是,這些問題從外觀根本看不出來,」資深結構技師坦言,「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經對結構安全造成影響。」

法律攻防關鍵

根據民法第354條,賣方負有「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必須確保房屋在交屋時沒有價值或效用減損的缺陷。但鋼筋斷裂這類隱蔽瑕疵,舉證成為最大難題。「買方必須證明鋼筋斷裂是交屋前即存在的問題,」律師強調,「這需要專業鑑定報告,以及完整的影像證據鏈。」

更緊迫的是法律時效壓力。買方必須在「發現瑕疵後6個月內」行使權利,且最晚不得超過交屋後5年。許多受害屋主因不了解時效規定,錯過了求償黃金期。

 「現況交屋」迷思破解

即使契約載明「現況交屋」,根據最高法院判例,這並不代表買方放棄瑕疵擔保請求權。特別是鋼筋斷裂這類無法透過一般看屋發現的結構缺陷,賣方仍難以免責。「『現況交屋』只能免除賣方對『可見瑕疵』的責任,」法務專家解釋,「對於藏在混凝土裡的結構問題,賣方如果知情卻未告知,甚至可能涉及詐欺。」

實務上,法院通常會考量瑕疵的「隱蔽程度」與「嚴重性」。結構安全問題由於影響居住安全,法官多半會傾向保護買方權益。

求償策略指南

結構瑕疵的賠償通常有兩種方向:一是請求修復費用,二是要求價金減損賠償。如果瑕疵嚴重影響結構安全,甚至有機會主張解除契約。「第一步永遠是保全證據,」糾紛調解委員建議,「立即請專業技師鑑定,拍攝現場照片影片,並保留所有維修估價單。」

實務上,多數案件會先透過各地不動產糾紛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根據統計,約六成的瑕疵糾紛能在調解階段達成協議,避免漫長的訴訟過程。

預防勝於治療

面對老屋潛在的結構風險,專家建議購屋者應該採取更積極的預防措施。預算允許時,委託專業驗屋公司進行深度檢測是必要投資。「傳統驗屋多著重在水電、壁癌等表面問題,」驗屋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我們會使用鋼筋探測儀等專業設備,檢測混凝土內的狀況。」

簽約時也應明訂結構瑕疵的責任歸屬,最好加入「結構安全保障條款」,約定發現結構問題時的處理方式與責任歸屬。
一位剛花費百萬元進行結構補強的屋主感嘆:「買房時省下的驗屋費用,現在用十倍代價償還。」

M觀點:鋼筋斷裂的案例,只是台灣老舊住宅結構危機的冰山一角。

在平均屋齡持續攀升的今天,購屋者除了善用法律保障權益,更應該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政府也應思考建立強制性住宅結構健檢制度,讓這類「混凝土中的未爆彈」無所遁形。畢竟,真正的居住正義,不該建立在潛在的危險之上。一個安全的家,才是最基本的居住人權。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