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房屋貸款知識家
56萬老人困在無電梯牢籠!3個月不敢下樓 專家警告:跌倒1次醫療費=換房頭期款
日盈社宅

56萬老人困在無電梯牢籠!3個月不敢下樓 專家警告:跌倒1次醫療費=換房頭期款

2025/08/07 |  26 | 加入最愛

56萬老人困在無電梯牢籠!3個月不敢下樓 專家警告:跌倒1次醫療費=換房頭期款

台灣今年正式邁入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20%的超高齡社會,然而在這看似里程碑的數字背後,卻隱藏著令人憂心的居住困境。數十萬長者仍居住在缺乏電梯的老舊公寓中,每日與樓梯搏鬥,甚至寧可犧牲生活品質也要將畢生積蓄留給子女。房產專家 張惠山 表示,這種現象不僅影響長者的生活尊嚴,更可能成為家庭關係的潛在衝突點。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全台約有56萬名長者居住在沒有電梯的公寓中,佔老年人口的13.17%。這些長者中,有23.33%是獨居老人,12.36%處於「老老照顧」狀態。台北市作為全台高齡化比例最高的地區(23.61%),這個問題尤其嚴重。許多高齡者因為行動不便,逐漸變成「自願性囚犯」,甚至出現三個月不敢下樓的極端案例。

 

這種居住困境背後反映的是傳統觀念與現實需求的矛盾

許多長者認為「財產必須留給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事,卻忽略了居住品質對晚年生活的重要性。房產專家 張惠山 說明,不適合高齡者居住的環境可能加速身體機能衰退,反而增加子女的照顧負擔。一位社工人員分享的案例顯示,有位長者堅持住在老舊公寓,結果因跌倒住院,最終醫療費用遠超過換屋所需的成本。

 

專家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就應該開始規劃「居住轉型」

將房產視為改善晚年生活的資源而非單純的遺產,可能是更明智的選擇。例如,可以考慮換購有電梯、鄰近醫療機構的住宅,或是選擇專業的樂齡社區。若經濟條件許可,「以房養老」也是一種可行方案,既能維持生活品質,又能減輕子女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觀念轉變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參與

目前台灣在無障礙住宅供給、社區照護網絡建立等方面仍有不足,政府與民間都應該加速相關建設。同時,也需要透過更多案例分享與教育,幫助長輩理解「活得有品質」遠比「留得多」更重要,這才是真正對子女有利的選擇。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挑戰,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孝道」與「財產傳承」的意義

房產專家 張惠山 提醒,與其讓長輩困守在不適合的老屋中,不如鼓勵他們善用房產資源,打造安全、舒適的晚年生活。真正的孝順不是被動接受父母的犧牲,而是幫助他們活得有尊嚴。當長輩能夠自主安排生活,子女才能無後顧之憂地打拼,這或許才是最好的代間傳承方式。台灣的高齡化趨勢不可逆轉,但我們可以選擇用更智慧的方式迎接這個挑戰。

 

張惠山(山哥來了)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28101607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官網

https://www.chiunyang.com.tw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chiunyang591

日盈不動產社會住宅包租代管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5301264373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