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Line
花蓮災後啟示》房子沖走了,房貸還在!專家揭「租屋買房」關鍵配置
日盈社宅

花蓮災後啟示》房子沖走了,房貸還在!專家揭「租屋買房」關鍵配置

2025/09/28 |  34 | 加入最愛

花蓮災後啟示》房子沖走了,房貸還在!專家揭「租屋買房」關鍵配置

【M傳媒生活中心/專題報導】

花蓮堰塞湖潰堤,沖垮的不只是房屋,更是許多人對「買房等於人生保障」的信念。一場天災讓「租房派」主張浮上檯面:與其背負房貸風險,不如租屋並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然而,這場極端災難是否真該動搖置產決策?專家指出,關鍵不在「買房或租房」的二選一,而在如何透過風險分散與保險機制,打造抗災的資產防護網。 

 

一、天災風險

台灣地處地震帶與颱風高風險區,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統計,全台有超過150萬戶位於災害潛勢區。然而,天災導致的房屋全損機率僅約0.1%,且多數可透過下列方式降低風險: 

選址策略:避開土壤液化區、河岸行水區、順向坡等高風險地段,優先選擇經地質改良的重劃區或高地。 

保險轉嫁:住宅地震險基本保額150萬元(年保費1,350元),可加保「超額地震險」或「颱風洪水險」,擴大保障範圍。 

建物結構:選擇耐震標章(如SRC結構、制震設備)的建案,提升房屋抗災能力。 

 

二、租屋vs買房

1. 租屋隱形成本

租金屬於消費性支出,長期無法轉化為資產。以雙北月租2萬元計算,20年將支付480萬元,且需面對漲租、搬遷不確定性。相較之下,房貸本金部分屬於強迫儲蓄,若購買總價1,500萬房屋,20年後至少累積800萬資產(已扣除利息)。 

 

2. 房產杠杆抗通膨

房貸可運用3-5倍資金杠杆(自備款2-3成),在通膨環境下,房屋價值隨物價上升,但房貸本息固定,實質還款壓力遞減。而股票投資雖變現性高,但波動性大,2022年台股平均跌幅達22%,存股族可能面臨本金虧損風險。 

 

三、建立「房產+金融資產」平衡配置 

1. 自住剛需族:買房為底,投資為輔

優先購買符合安全規範的自住房,並足額投保災害險。 

剩餘資金投入ETF(如元大台灣50)、高殖利率股(如中華電、金融股),創造現金流補貼房貸。 

 

2. 風險趨避者:租屋+強化投資紀律 

若居住地風險過高(如沿海、斷層帶),可租屋並將買房資金轉投入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間接參與房市增值。 

定期定額投資全球型ETF,分散單一市場風險。 

 

M觀點:與其恐懼風險,不如管理風險 

花蓮災難不該簡化為「買房不如租房」的結論,而是提醒我們: 

1. 資產本質不同:房產是「使用價值+資產增值」的綜合體,股票則是純投資工具,兩者功能無法互相替代。 

2. 風險可管控:透過保險、選址、結構把關,可將天災損失控制在可承受範圍。 

3. 長期視野關鍵:過去30年台灣房產年均增值約3%-4%,雖不如股市爆發力,但波動度僅股市1/3,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的穩定錨。 

 

最終決策應回歸個人需求:若追求居住穩定與杠杆效益,買房仍是可行選項;若職業流動性高或偏好資金靈活性,租屋搭配投資亦屬理性選擇。重要的是,避免讓極端事件主導判斷,而是建構兼具抗災性與成長性的資產組合。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