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Line
防漏老師傅曝,防水保固的真相:半年後滲水,誰該負責?
日盈社宅

防漏老師傅曝,防水保固的真相:半年後滲水,誰該負責?

2025/10/11 |  11 | 加入最愛

防漏老師傅曝,防水保固的真相:半年後滲水,誰該負責?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師傅,我家天花板又漏水了啦……」一位屋主苦笑著撥通電話,這已經是他家去年剛翻修後的第二次滲水。當初施工時信誓旦旦的防水保固,如今卻成了一場找不到責任歸屬的羅生門。這個案例揭開了裝修產業中最常見卻最棘手的問題:為什麼防水工程總是「完工時沒事,半年後開始滲水」?

問題不在材料本身,而在施工細節的疏忽。

頂樓積水、排水坡度不對、女兒牆底部裂縫、矽利康老化、管邊收尾不完整,整個防水層長期泡在水裡,導致滲漏問題反覆發生。這種「看起來有做,但做錯方向」的防水工程,正是業主惡夢的開始。

防水爭議關鍵在於它具有「隱蔽性」與「延遲性」。

完工當下往往看不出異狀,等到半年、一年後開始滲水,業主找統包、統包推師傅、師傅怪樓上鄰居,最後只剩一句「這不好查啦」互相推諉。這種責任歸屬的模糊地帶,讓防水問題成了裝修糾紛的最大宗。

從專業角度分析,防水必須區分兩種不同壓力類型。

動態水壓來自外力衝擊,如颱風天的雨水拍打或浴室淋浴水柱,考驗的是防水層的延展性與黏著力;靜態水壓則來自持續積水,如頂樓積水或陽台排水不良,考驗的是材料的抗水解性與耐久度。真正專業的施工團隊,懂得根據不同環境選擇合適的工法與材料。

老屋防水最容易出問題環節集中在四個關鍵區域:

頂樓地坪面臨動靜水壓混合挑戰,女兒牆底部常因收邊不確實而滲水,浴室地坪與牆角在雙壓環境下容易失效,窗台與外牆接縫更是颱風季的首波受災戶。這些細節若未妥善處理,就會成為未來的漏水隱患。

現場最常引發爭議的五大重點包括:

試水測試是否落實、舊防水層是否徹底清除、收邊轉角有無加強處理、洩水坡度是否精準計算,以及保固責任歸屬是否明確。任何一項疏失,都可能讓半年後的滲水問題陷入各說各話的僵局。

M觀點  與其迷信保固年限,不如在施工階段就嚴格把關每個細節。

對消費者而言,與其追求最低報價,不如選擇願意詳細解說工法、提供完整試水紀錄的專業團隊。畢竟,真正的防水保障不在合約上的保固期限,而在於施工過程中的每個用心細節。與其等到滲水才來追究責任,不如在工程開始前就找到值得信賴的專業夥伴。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