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房市降溫?部分屋主「賠售換現金」背後關鍵解析
高雄房市降溫?部分屋主「賠售換現金」背後關鍵解析
近期高雄房市傳出零星賠售案例,引發市場關注。根據實價登錄資料,農16特區一戶19年屋齡的中古大樓,屋主持有1年多後轉手虧損90萬元;三民區更有43年老套房賠售55萬元的案例。這些個案是否預示高雄房市將迎來調整期?
賠售案例浮現,但多屬「個案」
2025年Q1高雄實價登錄出現零星賠售案例,引發市場關注,但分析背後原因,多與「短期持有資金壓力」相關,而非整體房市崩盤:
農16富農路19年大樓
2023年底購入價:1,850萬元 ➔ 2025年2月售出價:1,760萬元(帳面虧90萬)
推測原因:可能因貸款成數不足或換屋需求,急售變現。
三民區43年老套房
2023年購入價:335萬元 ➔ 2025年1月售出價:280萬元(虧55萬)
老舊套房增值空間有限,持有成本高,屋主選擇停損。
為何屋主寧願「小賠出場」?
預售屋交屋壓力
部分買家因央行限貸令,成數不足,需賣舊房補缺口,避免違約金(最高15%)。
資產重新配置
中高齡老屋(如40年以上公寓)殘值低,漲幅不如新案,投資人優先出脫。
市場觀望氣氛濃
買方期待降價,屋主小幅讓利(5~10%)可加速成交,避免長期滯銷。
高雄房市真實狀況:早期持有者仍大賺
長期持有者:若於2018年前購入,目前轉售多獲利30%~100%(如楠梓、橋頭受台積電效應帶動)。
賠售集中標的:
屋齡高、坪數小的「低總價老屋」
短期炒作(2年內轉手)的預售換約案
買方策略:如何撿便宜?
鎖定「急售物件」
關鍵字:「預售交屋資金需求」、「繼承後出售」、「建商餘屋出清」
優先考慮「抗跌區」
如左營(高鐵特區)、鼓山(美術館)、楠梓(科技業剛需)等,長期需求穩健。
老屋注意「都更潛力」
三民、前金等舊市區公寓,若符合都更條件,可議價後長線布局。
未來展望:政策與經濟是關鍵
若美國降息:房貸壓力減輕,買氣可能回溫。
若台積電二期擴廠:將再度帶動高雄剛需,中古市場止跌。
結論:賠售潮尚未成形,但「讓利換成交」成趨勢
高雄房市目前仍以「個案調整」為主,整體價格未明顯下跌。建議:
賣方:若需資金周轉,可微幅降價(5%內)吸引買氣。
買方:密切關注「急售案」,並評估區域發展潛力,避免追高老舊產品。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