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房價高漲下的「基隆效應」:交易量降、熱門社區仍熱銷
北部房價高漲下的「基隆效應」:交易量降、熱門社區仍熱銷
【M傳媒 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隨著北部房價持續高漲,許多年輕族群被迫離開台北市,在基隆尋找成家空間。然而,近期基隆市的房市呈現「量縮價不跌」的局面,引發市場關注。根據基隆市政府地政處統計,今年基隆市房屋成交量較去年同期縮減約2,000件,但成交價格並未因此下滑,顯示房價韌性仍強。尤其是中正區「水美/山海觀」社區,更是全台熱門社區榜首,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戶成交,吸引投資客與自住族目光。
中央銀行自去年9月起實施第七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針對資金面施壓房市,主要透過收緊房貸成數及限制寬限期,控制投機性購屋需求。
基市地政處科長陳佩婷指出,受管制影響,今年中古屋成交量大幅下滑約三成,由2024年同期的6,500件降至今年8月的4,485件,顯示資金面管制已顯著影響市場活絡度。
然而,即便交易量下滑,房價並未同步回落。
陳佩婷說明,中正區「水美/山海觀」社區近三年成交單價介於每坪12萬至20萬元,早期購入價格低,加上社區屋齡新、環境優美,使投資客整理後釋出或出租,支撐了成交量與價格。中信房仲深溪店店長劉展麟補充,社區交通便利,巴士直達火車站、門口有國道客運連結北市府轉運站,成為自住與投資雙重需求的重要因素。
劉展麟指出,政府打房政策實施後,基隆房市交易量降幅更達四成,儘管行政院針對預售屋推出新青安貸款鬆綁措施,但對中古屋市場幫助有限。投資客逐步收手,市場買氣降溫,也讓部分房仲業者面臨寒冬考驗。
專家分析,基隆房市現象呈現「量縮不跌、熱區仍搶手」特徵。
一方面,央行信用管制抑制投機交易,使整體成交量下滑;另一方面,基隆部分交通便利、價格相對台北親民的社區,仍保持活絡,成為購屋族及投資族群的首選。對年輕購屋族而言,雖然市場交易量減少,但只要掌握地段、生活機能與價格優勢,仍有入市空間。
總結而言,基隆房市正處於政策調控與市場需求交織的階段。
成交量雖下降,但熱門社區因自住需求與投資價值支撐,價格穩健。專家建議,購屋族應理性評估自身需求與財務能力,選擇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的社區入手,避免盲目追高,才能在房市波動中穩健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