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市場假象騙了!屋主集體「下架改出租」 專家:租金蓋不住房貸就完了
別被市場假象騙了!屋主集體「下架改出租」 專家:租金蓋不住房貸就完了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當全台二手屋待售量意外不升反降,這不是市場回溫的信號,而是一場屋主與買方之間的膽小鬼博弈,背後隱藏著以債養債的財務風險。
近期台灣房市出現令人費解的現象:在央行第七波打房、交易量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全台二手屋待售存量卻意外連續兩個月下降。根據房產專家觀察,待售量從最高點的近11萬戶,降至7月的10萬3千多戶,減少超過6千戶。這種違背市場常理的現象,背後是屋主們集體採取「以拖待變」策略,卻可能正將自己推向財務懸崖邊緣。
市場異常訊號的解讀
傳統房市邏輯中,交易量下滑通常伴隨著待售房源累積和賣壓加重。然而今年6月開始,台灣房市卻出現反常現象:五大房仲交易量月減、年減情況明顯,買氣未有回升,待售存量卻不增反降。這種矛盾現象引發市場熱議。房市專家指出,這並非市場去化加速所致,而是許多屋主在認清行情難以達到理想價位後,乾脆選擇下架不賣,寧可「留起來當傳家寶」,或是等待未來孫輩出生作為禮物。這種心態在網友討論中獲得共鳴,有人直言:「我目前手上的房子也都先下架不賣,全部改出租了」,顯示這已成為市場普遍策略。
「以租代售」的風險暗流
表面上,這種「以拖待變」的策略看似理性,但賣厝阿明提出嚴重警告:這種透過租金收益補貼貸款支出的做法,實質上是以債養債,可能導致債務問題黑洞化。更危險的是,若原本是以人頭戶購屋,其租賃行為很可能轉向黑市化,逃避正常稅負與法律規範。
賣厝阿明強調,如果沒有當機立斷的決心,這種做法恐造成財務重傷。許多網友也點出問題核心:「留給子孫那有那麼容易?一堆融資借到滿的」,直言這種策略的潛在風險。當租金收益無法完全覆蓋貸款支出時,屋主的財務壓力將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市場僵局與心理博弈
當前房市呈現明顯的兩極化現象,正如網友所言:「結果是:你想買的房子不會降價,降價的你不想買。」這種僵局使得交易量持續低迷,而待售量卻反常減少。房市專家幽默形容這些屋主在等待「金孫出生當彌月禮」,但也暗示這種策略可能過於樂觀。
從市場經濟角度分析,這種集體抗拒降價的行為,雖然短期內維持了價格穩定,卻阻礙了市場的正常調整機制。買賣雙方價格認知的巨大落差,正導致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惡化。有網友點出關鍵:「有籌碼的人才能上牌桌」,但這場博弈中,真正的籌碼是財務實力而非單純的資產持有。
專家觀點與市場警示
賣厝阿明對當前現象提出明確警告,認為屋主們低估了「以租養貸」策略的風險。特別是對於那些融資借滿的投資者而言,這種做法無異於走鋼索。一旦利率環境變化或租金市場飽和,整個資金鏈可能面臨斷裂危機。
房市專家則指出,這是央行祭出第七波打房以來,首次出現待售量連續兩個月減少。這種現象反映屋主對價格的堅持,但也凸顯市場調整的緩慢與困難。專家認為,當前市場需要的是更理性的定價策略,而非一味的拖延等待。
房市僵局實質是一場不甘心不放手鬧劇。屋主「以租代售」策略雖是市場機制下的自然反應,但隱藏的財務風險不容小覷。市場何時能回歸正常供需機制,將取決於買賣雙方的預期何時找到平衡點。
M觀點:屋主們「以租代售」的策略雖然暫時緩解了賣壓,卻可能只是將問題往後推延。
建議屋主應理性評估自身財務狀況,避免過度依賴租金收益來支撐房貸,特別是對於槓桿操作過高的投資者而言,當務之急是重新檢視資金流動性與風險承受度。政策制定者則需關注租賃市場的健全發展,防止黑市化問題加劇。最終,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於建立透明的價格機制與合理的供需平衡,這需要買賣雙方共同的理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