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Line
房貸限縮下的「政策盲點」:中產家庭換屋困難引發社會焦慮
日盈社宅

房貸限縮下的「政策盲點」:中產家庭換屋困難引發社會焦慮

2025/09/23 |  158 | 加入最愛

房貸限縮下的「政策盲點」:中產家庭換屋困難引發社會焦慮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央行於2025年9月理監事會議決定維持現行限貸政策不鬆綁,此舉引發房市專家李同榮的強烈批評。他直言央行官員「坐在冷氣房看官方過時資料」,決策與市場現實嚴重脫節。這些官方數據往往落後市場真實狀況至少兩季,例如9月才公布第一季房價指數,卻被用作當前政策制定依據。

限貸政策原本旨在抑制投資客炒作,但實際執行卻產生嚴重偏差。李同榮痛批,政策「未教訓到投資客,第一排卻教訓到首購與換屋族」。這種矛盾在行政院緊急讓新青安房貸排除在《銀行法》第72-2條限制外的舉動中尤為明顯,等於間接承認限貸政策已對無辜族群造成傷害。

首購族與換屋族的困境

首購族雖然有新青安貸款支持,但實務上仍面臨巨大挑戰。銀行核貸時普遍存在「大小眼」現象,即使金管會要求優先承作首購房貸,實際執行效果仍不理想。這使得許多首購族即使符合條件,也難以順利取得足夠貸款。

換屋族的處境更為艱難。房產達人 張惠山 指出,目前房市維持「自用當道、換屋困難」的格局。許多家庭因居住需求必須購買第二戶房屋,卻被限貸政策一律歸類為投資客,導致貸款成數被大幅壓縮。儘管央行提出配套措施,允許換屋族在新屋撥款後一年內出售舊屋可不受限制,但實務上這種「先買後賣」的模式對多數家庭來說資金壓力巨大。

預售屋解約潮的真相

針對預售屋解約問題,官方與專家的解讀出現嚴重分歧。央行引用數據稱解約案中66%為多屋族,強調解約者多非自住需求;然而李同榮質疑,其餘34%的解約戶正是受限貸政策傷害的首購與自住戶,官方卻選擇性忽略這一數據。

更嚴重的是,第七波限貸政策具有明顯的溯及既往效應。許多在政策發布前已簽約購屋的民眾,在交屋時因新規定導致銀行核貸成數不足,陷入「補足差額或違約」的兩難困境。這些已購戶成為政策下的無辜受害者,卻被央行將責任歸咎於建商與契約條款。

市場亂象與金融風險

限貸政策實施以來,已引發多重市場亂象。根據內政部第二季統計,「交屋延遲」已成為房市糾紛首位,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八成。這些糾紛主要源於貸款困難與協商難度增加,央行卻將其歸因於施工問題,刻意淡化政策關聯性。

同時,政策也加劇了市場資源分配的不平等。隨著2025年上半年住宅使用執照核發量創新高,大量交屋需求吞噬有限房貸額度。銀行在額度有限情況下,優先服務大型建商與優質客戶,導致中小型建商與一般購屋者成為最容易被犧牲的族群。

政策矛盾與社會成本

現行住房政策存在明顯矛盾。一方面,囤房稅2.0允許全國單一自住、出租申報所得或繼承非自願共有者合計3戶內適用優惠稅率;另一方面,央行限貸政策卻將購買第二戶的家庭直接視為投資客進行打壓。這種政策標準不一的現象,讓民眾無所適從。

更令人擔憂的是,央行對「高價住宅」的定義嚴重脫離市場現實。在台北市,許多僅約50坪的新屋就可能被劃入高價住宅範圍,貸款成數被壓縮至三成。這等於變相剝奪了中產家庭在台北市換屋的機會,與政策宣稱的「打擊投資客」目標完全背離。

當前限貸政策已陷入「誤傷無辜、目標失準」的困境。政策制定者過度依賴滯後數據,無法即時反映市場真實狀況,導致首購族與換屋族成為最大受害者。若政府繼續坐視不管,房市糾紛風暴恐將進一步擴大。

張惠山 提醒 要解決當前困境,央行應正視政策產生的副作用,針對真實需求族群設計更精準的配套措施。

同時,也應建立更即時的市場監測系統,避免因數據滯後導致政策與現實脫節。唯有在抑制投機與保障居住權益間取得平衡,才能真正實現房市健全發展的目標。

 

張惠山(山哥來了)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28101607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官網

https://www.chiunyang.com.tw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chiunyang591

日盈不動產社會住宅包租代管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5301264373

M傳媒 https://94m.com.tw/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