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Line
房市驚現「黑化潮」!售屋網賠售物件激增真相 專家:這只是開始
日盈社宅

房市驚現「黑化潮」!售屋網賠售物件激增真相 專家:這只是開始

2025/10/06 |  23 | 加入最愛

房市驚現「黑化潮」!售屋網賠售物件激增真相 專家:這只是開始

當「賠售」關鍵字在房屋交易平台跳出196筆結果,台中房市似乎正在經歷一場無聲的價格革命。從水湳到七期,曾經在資金浪潮中飆漲的房價,如今正面臨殘酷的現實檢驗。

【M傳媒 房產中心】打開各大房屋交易平台,「賠售」、「急售」、「降價」的紅色標籤在台中地圖上星羅棋布,宛如一場無聲的金融風暴正在醞釀。這波讓利風潮是市場健康修正,還是投資客斷頭逃命的開始?深入追蹤發現,背後真相遠比表面數字更加驚人。

賠售地圖的血淚故事

在台中房屋交易平台輸入「賠售」關鍵字,瞬間跳出的196筆物件背後,是一個個投資夢碎的真實故事。水湳經貿園區一戶2房預售屋,2022年以每坪58萬購入,如今屋主願意「平轉」卻無人問津;七期重劃區的豪宅產品,更有投資客坦言「願意賠裝潢費只求脫手」。

「我手上就有3個客戶願意賠售100-200萬出場,但問題是連看屋的人都很少。」一位不願具名的房仲業者透露,「現在的情況是,想跑的人比想接刀的人多太多。」

這些所謂的「賠售」案件,高度集中在特定區域與產品類型。水湳、七期重劃區的小宅產品,以及西屯區鄰近七期的物件,成為這波讓利的主力。這些區域正是2021至2022年房價飆漲時期的熱門投資標的,如今卻成為資金壓力的重災區。

價格修正的殘酷現實

根據市場專家實際訪查,目前台中房市的價格修正幅度,普遍落在8%至12%之間。這個數字雖然遠低於多數購屋者期待的「大崩盤」,但已經讓許多槓桿操作過度的投資客面臨斷頭危機。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預售屋市場的讓利空間以15%為極限,超過這個幅度,多數投資寧可選擇認賠解約。「與其交屋後背負高額房貸,不如損失已繳款項及時停損。」一位在台中擁有5戶預售屋的投資客無奈表示。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波修正潮正在從預售市場蔓延到成屋市場。中古屋主開始發現,當初跟風追高的價格,現在連實價登錄的八成都賣不到。

建商與投資客的生存遊戲

面對市場調整,建商與個別投資客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應對策略。上市建商憑藉相對雄厚的資金實力,多採取「緩賣不降價」的策略,寧可拉長銷售期也不願輕易破壞價格體系。

「現在降價就是打臉自己過去的客戶,我們承擔不起這個風險。」一位中部建商高層私下坦言。

相反地,個別屋主特別是預售屋投資客,面對交屋後的資金壓力,讓價意願明顯較高。這種差異導致市場出現「建商死守價格、投資客競相逃命」的分裂現象。

信用緊縮的連鎖效應

賣厝阿明指出,過去十年寬鬆的信用環境,讓房市陷入「紙上大富翁」的遊戲循環。如今在信用管制與5P原則逐步落實下,市場終於回歸基本面思考。「現在銀行鑑價普遍比成交價低1-2成,等於自備款要再多準備200-300萬。」正在辦理房貸的林先生無奈表示,「很多投資客就是卡在這個環節,不得不降價求售。」

隨著社會住宅政策推進與信用條件緊縮,房市供需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過去依靠銀行資金槓桿炒房的模式,如今已經難以為繼。

自住客的危機與轉機

對於真正的自住需求者而言,當前市場反而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議價空間擴大、產品選擇增多,讓購屋者有了更多談判籌碼。「我最近用比實價登錄低15%的價格,買到西屯區的3房成屋。」首購族張小姐開心分享,「半年前根本不敢想像這個價格。」

賣厝阿明建議,現階段進場應該著眼於長期居住需求,而非短期價差利益。

「與其猜測市場底部,不如找到真正適合居住的房子。」。走在七期重劃區的街道上,華麗的豪宅與待售的招牌形成強烈對比。房仲業者透露,最近接到越來越多「不惜成本求脫手」的委託案,顯示資金壓力正在持續發酵。一位資深投資客感嘆:「現在不是賺多少的問題,是能跑多快的問題。」

M觀點:這波賠售潮與其說是市場崩盤,不如說是房市從「投機市場」回歸「居住市場」必經過程。

真正的關鍵不在於房價跌多少,而在於房價收入比能否回歸合理範圍。對購屋者而言,與其等待最低點,不如根據自身需求與負擔能力做出決策。在這個市場轉型期,重要的是找到適合居住而非適合投機的房子,畢竟房地產的本質是「安居」,而不是「籌碼」。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