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狸樂聚
貸款
房仲
社宅
Line
收起
詐騙集團成為房市隱形推手?詐騙資金湧入房市恐成房價炒作 | M傳媒
日盈社宅

詐騙集團成為房市隱形推手?詐騙資金湧入房市恐成房價炒作 | M傳媒

2025/11/08 |  20 | 加入最愛

詐騙集團成為房市隱形推手?詐騙資金湧入房市恐成房價炒作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找到台灣房市歷久不衰的原因了!」 近日有網友在臉書《賣房知識家》社團發文指出,懷疑房市價格居高不下的背後,不只是供需與政策因素,甚至「詐騙集團」也是推手。這番言論引發大批網友共鳴,許多人直呼:「難怪房價永遠跌不下來!」、「每天都有詐騙新聞,那些錢都變成水泥牆了吧!」

 

詐騙資金流入房市傳言甚囂塵上

根據CEIC數據統計,台灣房價增長在2024年9月達到12.5%,這樣的漲幅讓不少購屋族感到絕望。雖然政府各部會陸續出手管制,但市場價格依舊硬挺,坊間開始流傳「詐騙金流入房市」的說法。這種說法難以全面證實,但確實反映出民眾對資金異常流動的疑慮。根據官方統計,近五年全台詐騙金額每年高達數百億元,若這些資金在洗錢過程中流入房地產市場,確實可能推升區域交易量與房價。一位不願具名的房地產業內人士坦言:「有些建案出現短時間內大量現金交易,買家背景不明,這在業界不是新聞。」

 

洗錢防制漏洞成為房市隱憂

在東南亞地區,由於監管缺乏協調統一,各系統之間缺乏協同配合,使得打擊不法資金的工作變得更加複雜。類似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台灣房市,特別是在預售屋市場,買賣雙方多以分期付款、名義投資等方式操作,資金來源的審查相對鬆散,也讓「黑錢」有可趁之機。

 

有房仲業者透露,部分建商其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於房價高、銷售壓力大,只要客戶願意付現、付款速度快,很少有人會真的追問錢從哪來。「尤其在高端市場,現金客太多了,除非真的引起金融單位注意,否則根本沒人管。」

 

國際案例警示:金融機構洗錢漏洞

類似的情況在國際間也有前例可循。2025年7月,英國銀行巨頭巴萊克銀行就因未能有效執行防範金融犯罪的內部控制,被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罰款4,200萬英鎊。監管機構指出,該行的漏洞使兩起涉嫌犯罪計劃得以通過其銀行體系運作。目前金管會對金融機構的洗錢防制規範相當嚴格,但建商與代銷業者並非金融機構,監管相對有限。專家指出,「這是制度漏洞的一環」。除非買家以貸款購屋,銀行才會追查資金來源;若是現金全額付款,除非涉案金額龐大或被檢舉,否則往往難被查到。

 

詐騙金流與房市泡沫的隱性關聯

經濟學者分析,若詐騙資金確實流入房地產市場,短期內會造成「假性繁榮」:資金堆高價格、帶動投機心理,讓一般民眾誤以為房市熱絡,進而推升實際買氣,形成連鎖效應。「這類資金不是長期投資,而是洗錢工具,一旦查緝壓力來臨,就可能迅速撤出,造成市場波動。」這種情況類似於香港在發展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過程中遇到的挑戰,需要強健的反洗錢與反恐怖主義融資框架,包括對用戶進行全面的「了解你的客戶」(KYC)程序。

 

隨著科技進步,不法分子利用技術優化運營模式,掩蓋在數位領域蹤跡。

這種情況使得追查資金來源變得更加困難,也凸顯出監管機制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香港在應對這些挑戰時,採取了積極的監管態度,包括建立穩定幣許可制度,並要求平台必須設有強健的反洗錢與反恐怖主義融資框架。這些措施雖然主要針對數字資產,但背後的監管邏輯值得傳統房地產市場借鑒。

 

房價高漲的背後,牽動的不只是供需與利率,也可能藏著灰色資金的暗潮。

即使無法證實每一筆現金交易都來自詐騙,但社會對「黑錢炒房」的質疑,反映出房市監管機制仍有漏洞。只要洗錢與詐騙資金仍能輕易進入市場,房價的「虛胖」問題就永遠無法根治。如何在不影響正常交易的前提下,加強對異常資金的監控,將是主管機關必須面對的難題。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