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願意折價30萬,但請你放棄漏水保固!交屋後下雨卻整間漏雨現實嗎? | M傳媒
屋主願意折價30萬,但請你放棄漏水保固!交屋後下雨卻整間漏雨現實嗎?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購屋陷阱層出不窮,有民眾簽下放棄漏水保固協議後,才發現房屋漏水情況遠比被告知的嚴重許多......
「屋主願意折價30萬,但請你放棄漏水保固!」這句在房屋交易中看似常見的協議,最近卻讓一位購屋者陷入困境。他在接受折價條件後,才發現原本仲介口中「只有角落一點點漏水」的房子,實際上卻是下雨就「整間漏水」的漏水屋,感覺受騙上當卻不知如何求償。
折價30萬的真相:放棄保固換來更大損失
近期在購屋社群中,一位網友發文求助,表示自己購買房屋時,仲介以「屋主願意折讓30萬元」為條件,說服他簽署了「放棄漏水保固」的協議。仲介當時保證,房屋只有角落有輕微漏水問題,沒想到交屋後遇到下雨,才發現整個屋子到處都在漏水,情況遠比被告知的嚴重許多。
這種「折價換放棄保固」的手法在不動產交易中並不罕見,但往往隱藏著資訊不對等的風險。買方在無法確知真實屋況的情況下,經常被小小的折價所誘惑,卻沒想到後續的修繕費用可能遠高於當初的折價金額,可謂因小失大。
法律觀點:放棄保固不等於放棄所有權利
對於這類情況,法律專家指出,即使簽署了放棄漏水保固的協議,也不代表賣方和仲介可以完全免責。根據民法第355條規定,如果賣方故意不告知瑕疵或保證房屋沒有漏水,即使買方簽署了放棄保固的協議,賣方仍應負起瑕疵擔保責任。
更重要的是,民法中對於「隱蔽瑕疵」有明確的保障規定。所謂隱蔽瑕疵,指的是在交屋時,買方無法從一般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如果賣方或仲介明知房屋有嚴重漏水問題卻故意隱瞞,僅告知部分事實,就可能涉及故意不告知瑕疵,在法律上需要負起責任。
購屋者自救:三步驟挽回劣勢
面對已經發生的漏水糾紛,專家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首先,立即蒐證是最關鍵的動作。遇到下雨漏水時,應詳細拍攝漏水位置、水量大小、受損情況等證據,最好能標記日期時間,建立完整的證據鏈。同時,尋求專業驗屋單位進行鑑定,確認漏水原因及修復費用評估。
其次,尋求法律途徑保障權益。買方在發現瑕疵後,應立即通知賣方,並在通知後六個月內行使權利。可以依據民法第359條規定,請求減少價金甚至解除契約。如果賣方或仲介有故意隱瞞的情況,更可進一步請求損害賠償。
最後,考慮調解機制。除了法律訴訟外,各縣市政府都有不動產糾紛調處機制,透過專業第三方協助,有時能更快速、低成本地解決爭議。同時,也可向仲介業所屬的同業公會提出申訴,要求業者負起應盡的責任。
預防勝於治療:購屋前的自保守則
要避免落入類似陷阱,專家建議購屋前應注意幾件事:選擇信譽良好的房仲業者,並在簽約前親自詳細檢查屋況,特別是在雨天後看屋,更容易發現漏水問題。對於賣方提供的折價條件,應保持警覺,思考背後可能隱藏的問題。必要時花費少量費用請專業驗屋公司協助檢測,避免因小失大。
遇到類似情況的購屋者其實不必過度恐慌,法律對於「資訊不對等」下的交易有一定保障。重要的是發現問題後要快速行動,在法定時效內主張自己的權利。購屋是人生重大決定,與其事後補救,不如事前謹慎,才能確保手中的新房不是惡夢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