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交屋黑幕曝光!4大爭議讓管委會氣炸 內政部急訂新規
建商交屋黑幕曝光!4大爭議讓管委會氣炸 內政部急訂新規
隨著大批預售案進入交屋高峰期,一場場建商與住戶的「公設點交大戰」正在全台各地上演。內政部最新揭露,當前點交制度正面臨四大棘手難題,其中最讓住戶跳腳的就是「品質爭議」——從牆面裂縫到磁磚色差,這些看似細微卻影響居住品質的問題,往往成為雙方攻防焦點。
走進任何一個剛交屋的社區,幾乎都能聽到類似的抱怨:「當初樣品屋的游泳池明明有35米,現在怎麼縮水成25米?」這種「契約履行爭議」正是當前排名第二的糾紛來源。建商廣告與實際完工的落差,讓許多住戶直呼被騙。更令人頭痛的是「保固認知落差」,雙方對於保固範圍與起算時間各執一詞,常常演變成無止盡的爭吵。
最引發爭議的莫過於「球員兼裁判」現象。由於建商在初期持有大量未售戶,往往能輕易主導管委會成立與點交程序。國土署長吳欣修坦言,現行法規確實難以限制這些「個人戶」參與管委會,導致許多社區在點交時,住戶權益被大打折扣。
「我們發現有些建商合約藏有『不平等條款』。」立委揭露,部分建商會在契約中設下陷阱,例如要求買方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驗收,否則自動視為點交完成。更誇張的是,有建商強制規定管委會成立後三個月內必須完成公設點交,完全不顧實際驗收需要時間。
面對這些亂象,內政部終於出手了!建研所正著手制定更明確的檢測標準,要將那些「非屬法定但影響居住品質」的項目,如地面水平、牆面龜裂等納入規範。劉世芳部長強調,現階段最務實的做法,就是要求雙方在契約中把權利義務寫得更清楚,避免後續爭議。
這場「點交大戰」背後,反映的是台灣房市快速發展下的制度缺口。專家建議購屋族在簽約時務必睜大眼睛,最好能請專業驗屋公司把關,別讓自己的血汗錢,成了建商與住戶角力下的犧牲品。畢竟,買房是人生大事,誰都不想交屋後才發現,自己買到的和當初說好的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