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Line帳號

《基隆老屋再造的曙光:從震損危樓到都市新生的轉型之路》

《基隆老屋再造的曙光:從震損危樓到都市新生的轉型之路》

2025/05/12 |  9 | 加入最愛

《基隆老屋再造的曙光:從震損危樓到都市新生的轉型之路》

在基隆這座山海交錯的港都城市,超過九萬戶、佔全市半數的三十年老屋,正靜靜訴說著城市更新的迫切性。去年花蓮大地震後,仁愛區聯宏社區地下室嚴重受損的畫面,不僅敲響居住安全的警鐘,更凸顯基隆市政府近期通過的「危險建築物重建專案計畫」的關鍵意義。這項賦予容積獎勵更大彈性的政策,正在為這座老城注入再生的動能。

 

走進屋齡已四十五年的聯宏社區,八棟老舊建築承載著數代居民的生活記憶,卻也面臨結構老化的現實威脅。光華里長陳世豐見證了居民從震後驚惶到凝聚共識的過程,如今超過八成住戶簽署的同意書,不僅是對安全的渴望,更是對城市蜕變的期待。特別在市政府將該社區列為震災危險建築後,居民更期盼能以「海砂屋」認定加速重建,讓等待十多年的都更夢能早日實現。

 

基隆市府的都市更新策略展現出「點線面」的推進智慧

從安樂一期六號基地的成功招商,到聯宏社區突破八成意願門檻,這些案例正在織就一張城市更新的網絡。都發處的積極作為,不僅是行政效率的展現,更是對「港都再生」的具體承諾。當老舊社區從安全隱患轉變為開發商眼中的潛力基地,這背後反映的是政策工具與市場機制的巧妙平衡。

 

同時解決「居住安全」與「城市再造」的雙重課題

容積獎勵的彈性運用,既給予開發商合理利潤空間,也保障居民權益;而將震損建築納入優先處理名單,更體現了「危機變轉機」的治理智慧。隨著聯宏社區即將進入招商階段,我們似乎看見基隆天際線改變的起點——這不只是鋼筋水泥的更新,更是一場城市自信的重建。

 

在這條都市更新的道路上,基隆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當老屋重建從個案累積成趨勢,當市民期待轉化為具體行動,這座雨都正悄悄譜寫自己的都市再生篇章。或許不久的將來,這些成功案例將成為台灣老城更新的典範,證明只要政策得當、民意凝聚,即使是最陳舊的街區,也能煥發最動人的新生光彩。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