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Line
新建案管委會變建商一言堂?住戶揭:會議3分鐘通過千萬預算 連反對機會都沒有
日盈社宅

新建案管委會變建商一言堂?住戶揭:會議3分鐘通過千萬預算 連反對機會都沒有

2025/09/25 |  39 | 加入最愛

新建案管委會變建商一言堂?住戶揭:會議3分鐘通過千萬預算 連反對機會都沒有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近期,一名網友在社群上提出疑問:在新建大樓中,由於住商混合,商用部分由建商自持出租,加上社區僅成立單一管委會,建商在區權會中佔據壓倒性優勢,幾乎掌控整個管委會。原PO好奇,這樣的安排究竟是利多於弊,還是潛藏風險?

原PO指出,由於建商掌握多數席次,社區的各項決策幾乎由建商主導。表面上看,這種模式似乎能讓社區運作更順暢、決策更有效率,也避免住戶之間因意見分歧而拖延事務處理。然而,他也擔心建商可能優先考量自身利益,忽略住戶的實際需求。

網友對此意見分歧。部分人認為建商主導管委會並非壞事。

住戶委員多為義工,缺乏時間與專業,而建商委員通常有完整資源與管理經驗,能確保社區設施維護、管理規章執行到位。「比地主戶好多了」、「至少照法規辦事,比被地主戶拖延好多了」,這類聲音認為,效率提升對住戶是一大利多。

然而,也有網友提醒風險。建商終究以自身利益為優先,無論是租金收益、公共設施維護成本或商用空間管理,住戶需求可能被放在次要位置。「第一屆管委會最重要,建商擺爛就糟糕了」,「好建商帶你上天堂,爛建商大家一起下地獄」,這些言論凸顯了住戶對潛在利益衝突的警覺。

對此,房產專家「賣厝阿明」提出觀點。

他建議,對住商混合社區而言,應明確區分商用與自用住戶的委員會,並清楚界定各自的使用範圍與權利義務,避免單一管委會由建商主導而陷入權職不明的狀態。「建商若完全掌控,很容易出現決策效率高但責任不清的問題」,他表示,制度化的分工不僅保護住戶權益,也能讓建商更專注於管理自己持有的商用部分。

專家進一步指出,制度化監督與明確的責任劃分,是平衡效率與住戶權益的關鍵。

透過定期住戶大會、公開財務與監督機制,即便建商主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住戶需求,避免社區運作陷入單向利益考量。

總體而言,建商掌控管委會既有利也有弊。

效率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優勢,但權責混淆與利益衝突仍是住戶不得不重視的風險。如何在效率與監督之間找到平衡,建立清楚的權利義務分工,將直接影響社區長期運作的品質與居住體驗,也成為新建社區管理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