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借700萬買房,只寫借據夠嗎?」少做這3件事,小心被追稅百萬!
「跟父母借700萬買房,只寫借據夠嗎?」少做這3件事,小心被追稅百萬!
「最近終於存到頭期款要買房,但還差700萬,爸媽說可以借我,我們會簽借據也會算利息...這樣真的就不會被課贈與稅嗎?」一位網友在PTT上焦急地詢問,引發熱烈討論。
35歲的上班族小陳(化名)就遇到這樣的困擾。去年他向父母借了500萬買房,雖然簽了借據,但因為沒有實際支付利息,結果今年收到國稅局通知,要求補繳贈與稅加罰鍰近百萬元。「我以為親人之間借錢很單純,沒想到這麼複雜...」小陳懊悔地說。
專家指出:「近年國稅局對親屬借貸查核越來越嚴,光是簽借據絕對不夠!」 她分享一個真實案例:一對夫妻借給兒子800萬買房,雖然有簽約也約定利息,但因兒子三年來從未實際支付利息,最後被國稅局認定為贈與,連補帶罰繳了160萬稅金。
到底怎樣才算「真借貸」? 林美華強調三個關鍵:
利率不能太低:至少要1.5%以上,且要實際支付
還款要有紀錄:最好每月固定轉帳,備註「還款」
父母要報稅:利息收入必須誠實申報
「最保險的做法是設定抵押權。」地政士王偉誠補充:「我們經手過一個案例,因為有辦理抵押登記,即使利率只有1%,國稅局也認可這是借貸關係。」
網友最常犯的三大錯誤:
以為簽了借據就沒事
約定利息卻沒實際支付
用現金還款難以舉證
國稅局官員私下透露:「我們最常查的就是那種『借了多年卻從未還款』的案例。」 官員建議,若是大額借款,最好事先準備完整的金流證明,甚至可以先向國稅局申請「事前認定」。
SOHO族阿凱就學到教訓:「我借了300萬,雖然有付利息,但都用現金給爸媽,結果國稅局來查時根本無法證明。」最後他補繳了45萬稅款,現在都改為轉帳,並要求父母開發票。
專家最後提醒: 如果父母突然過世,這筆借款會列入遺產計算。曾有案例因為遺產稅免稅額用完,子女反而要繳更多稅。「與其事後補稅,不如一開始就做好規劃!」林美華強調。
你有類似經驗嗎?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或許能幫助更多人避免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