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夢碎!台北房貸負擔飆破月薪181% 七都購屋壓力圖鑑曝光
三房夢碎!台北房貸負擔飆破月薪181% 七都購屋壓力圖鑑曝光
新竹縣月薪1.08倍繳房貸、雙北陷「脫北潮」 【M傳媒財經中心/專題報導】
當一間台北市三房中古大樓的房貸月繳金額,達到平均月薪的1.8倍,這座城市正在改寫「安居」的定義。永慶房產集團最新統計顯示,台北市三房住宅中位數總價已衝上3,652萬元,購屋者即使貸款七成,每月仍須負擔9.8萬元房貸,遠超過平均月薪5.4萬元。這場居住正義的拉鋸戰中,連新竹縣的房貸負擔都突破月薪108%,雙北更掀起「小宅化」與「脫北潮」的生存策略。
七都房價斷層:從3652萬到1088萬的居住階梯
永慶房產集團彙整近一年交易數據,揭露七都三房住宅的驚人價差。台北市以中位數總價3,652萬元遙遙領先,新竹縣突破2,360萬元,新北市緊追在後達1,831萬元。相對親民的區域落在中南部: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三房總價均落在1,000萬元出頭,其中台南市1,088萬元、高雄市1,167萬元,成為雙北外溢人口的可能選擇。
若以貸款七成、30年期、利率2.303%計算,台北市月繳9.8萬元的房貸,需耗盡181%的平均月薪;新竹縣雖有科技業高薪支撐,房貸月薪比仍達108.9%,突破財務平衡的臨界點。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台北市作為政經中心,剛性需求強勁,但房價已脫離受薪階級的負擔能力。
房市冷感效應:量縮價跌的市場轉向
這波房價高漲正遭遇市場反噬。2025年第二季七都大樓房價指數全數下跌,新竹縣市單季跌幅達3.7%,台南、台中也有2%以上的跌幅。同時,全國預售屋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大減73.5%,全台僅14個建案交易破百件,較去年同期減少9成。
市場觀望氛圍濃厚,買方對價格下跌的期待與賣方讓利意願形成拉鋸。第七波信用管制與銀行房貸緊縮,讓市場呈現「量縮價緩跌」格局。值得注意的是,雙北公寓價格跌幅更甚大樓,本季均下跌3.2%,顯示高總價產品進入修正期。
居住策略轉向:小宅化與區域移動的生存法則
面對驚人房價,購屋行為出現結構性轉變。雙北的高房價直接導致「小宅化」與「脫北潮」盛行。許多首購族轉向桃園、基隆等周邊區域,或選擇室內15坪以下的兩房產品,以維持基本居住品質。
台南、高雄雖相對親民,但房貸負擔仍佔月薪7成以上。購屋前應審慎評估「房貸月薪比」,若超過70%,將嚴重壓縮生活品質。此外,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利率波動風險,更讓高槓桿購屋成為潛在危機。
M觀點:從數字迷思到居住轉型
當台北市三房房貸達到月薪181%,我們該思考的不是「如何買更貴的房子」,而是「如何重新定義居住價值」。
1. 居住正義的再定義:
與其追逐無法負擔的市中心三房,不如將資源投入交通建設完善的新興區域。例如基隆捷運沿線、桃園A7等區域,用時間成本換取居住空間。
2. 市場調整的必然性:
當前價量背離的市況,預示著房價修正的開始。建議購屋者保持流動性,等待利率政策與市場價格的平衡點。
3. 政策反思的迫切性:
單純打炒房無法解決供需失衡。都會區應加速社會住宅與租賃管理,同時透過產業分散降低區域房價壓力。
與其被數字綁架,不如誠實面對居住需求的本质,負擔得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