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進入「稅漲交易冷」雙重夾擊時代:台北房屋稅暴衝近9%,交易量跌破歷史低點
房市進入「稅漲交易冷」雙重夾擊時代:台北房屋稅暴衝近9%,交易量跌破歷史低點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台灣房市正迎來近20年來最詭異的轉折期:一邊是房屋稅基大幅調漲、稅收連創新高,另一邊卻是交易量暴跌、買氣急凍。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布的2024年房屋稅統計資料顯示,六都中以台北市漲勢最驚人,房屋現值年增高達8.94%,稅額年增7.9%,不僅居全台之冠,也寫下近年罕見紀錄。然而,就在稅負不斷墊高的同時,全台房市買賣卻陷入「量縮寒冬」,8月移轉棟數跌至僅2.09萬棟,創下自2000年有月統計以來從未出現的連八個月未破2.4萬棟的歷史低點。
這場「稅漲行情」早在2023年就已埋下伏筆。
當年7月1日台北市調高房屋稅基,並在財政部督導下核實重新評定,導致多年未動的稅基一次補漲。結果就是2024年期全國房屋課稅現值平均成長5.12%,其中台北市一枝獨秀,近9%的漲幅反映出稅收壓力明顯增加。台中市以5.4%居次,台南、高雄也都接近5%上下,連新竹縣與苗栗縣等非六都地區也分別上漲6.27%、5.2%,顯示各地房屋稅普遍進入調整期。
但與此同時,市場交易卻陷入冰點。
內政部資料顯示,今年前八月全台買賣移轉量僅17.5萬棟,年減27.6%,創下近八年同期新低。更驚人的是,從今年1月起連續八個月未曾突破2.4萬棟大關,即便在2008年金融海嘯、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等重大衝擊期間,也未曾出現如此長時間的低迷。這波成交量急凍,正是去年起銀行房貸收緊、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的直接後果。
業者指出,去年房市仍曾在4至8月間出現單月破3萬棟的高峰,但自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路後,交易量急轉直下,至今無法回溫。今年更被形容為「27萬棟保衛戰」,意味著若買氣無法回升,全年成交量恐創下近年新低。更令人憂心的是,當前移轉量中有相當比例屬於兩三年前預售案完工交屋所帶動的新成屋移轉,若扣除這些「舊訂單」,實際中古屋市場的活絡程度恐怕更為慘淡。
從區域表現來看,六都全面下滑,高雄與台南分別年減34.5%、32.3%,跌幅最重;基隆、新竹縣市更出現逾3成以上的劇烈衰退,僅金門與苗栗年減幅勉強維持在個位數。整體而言,全台房市正呈現「全面降溫、買氣凍結」的警訊。
面對「稅負上升」與「交易急凍」的雙重壓力,市場已進入結構性調整期。
業界普遍認為,稅基調高短期內不可能回頭,未來數年房屋稅支出將成為屋主的固定壓力來源;而信貸緊縮與市場信心不足,則讓剛性需求之外的買盤幾乎全面退場。在這種「價不跌、量不動、稅攀升」的三重局面下,房市進入了需要耐心觀望的新階段。
M觀點:
這波房市的兩極現象,是政策與市場互動的結果:一方面政府希望透過調高稅基與信貸管制抑制炒作,另一方面卻也讓市場信心陷入冰點。對自住買方來說,當價格未見鬆動、稅負又持續升高時,觀望情緒勢必延長。未來的關鍵不在於短期的價格波動,而在於政策如何拿捏「抑制投機」與「維持市場活水」的平衡點。若無配套釋出,這場低迷期恐怕不只是一時現象,而是新一輪房市結構重整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