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坪改革拍板在即 內政部推修法 公設比有望下降
虛坪改革拍板在即 內政部推修法 公設比有望下降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購屋族長年飽受「虛坪過高」之苦,實際使用坪數與帳面坪數往往落差極大。內政部25日正式宣布,將推動虛坪改革,規劃修正《建築技術規則》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調整容積計算及車位權屬,使買方能獲得更多「實坪」,降低公設比,並減少模糊計算空間,讓房市交易更加透明。
這次改革最重要的亮點,在於「一般電梯將納入免計容積」
回應高齡化社會中電梯成為建築基本設施的需求。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指出,透過免計容積項目的調整與規範,不僅可防止免計容積遭到濫用,也能讓建案公設比下降1%至2%。再加上未來停車空間權屬歸為「專有部分」,預期整體公設比可望下降5%,購屋族能獲得更實在的坪數,而建商總銷坪數不受影響,市場焦點將重新聚焦於「總價」。
《建築技術規則》的修正將重新定義免計容積範圍
明確將一般電梯列入,同時規範管委會使用空間的總容積不得超過1%,並設定20平方公尺的基本保障,最高不得超過100平方公尺。如此一來,小基地建案也能確保管理空間足夠,卻不至於過度膨脹成「虛坪」。
至於車位規劃涉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正
內政部表示,未來法定停車位將會有獨立權狀,並以「車格」計算基地持分。沒有購買車位的住戶,不必再分擔車道面積的公設負擔,只有購買車位的住戶才需負擔相關比例。這項改革不僅提高公平性,也能清楚區分「機電、梯廳等居住公設」與「停車空間」,避免住戶承擔不必要的坪數成本。
外界關注改革是否會推升房價
吳欣修回應,修法後雖然公設比下降,但建商總銷不變,因此並不會直接推升單價。實際上,改革目的是「減少灰色空間」,將坪數計算透明化,購屋族買到的空間更具實用性。至於市場是否會因此重新調整單價,仍需觀察,但整體而言,改革將有助於讓房市朝向公平與總價導向的方向發展。
《建築技術規則》最快明年1月正式上路
內政部也規劃過渡期「關門條款」,確保在修法前已經請領建照或送件的都更、危老案可適用舊制,避免市場產生大幅波動。而涉及停車空間專有化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正,內政部則力拚在本會期送交立法院審議。
M觀點:虛坪改革,表面上是技術規則的修正,實質上卻可能改變台灣房市長期以來的遊戲規則。
過去民眾購屋,常因高公設比而覺得「坪數買貴卻住小」,如今透過免計容積與停車位專有化的制度設計,買方將更清楚知道自己花的錢對應到多少實際空間。這項改革雖不必然讓房價下降,但卻能讓交易更透明、更聚焦於「總價能否負擔」,對自住型買家來說,無疑是一大正面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