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三稅冷風!元月稅收年月雙減,高雄逆勢突圍
【M傳媒】財政部10日公布2025年元月稅收統計,受房市交易降溫與春節效應影響,與房市連動的「三稅」(房地合一稅、土增稅、契稅)實徵數全面下滑,呈現「年月雙減」格局。財政部分析,除工作天數減少、民眾購屋轉趨保守,去年新青安貸款墊高基期,加上央行信用管制發酵,均導致稅收縮水。
三稅冷卻:交易量縮與政策效應
房地合一稅:
元月實徵20億元,月減79.1%、年減33.3%,創近兩年單月新低。
六都中僅高雄年增,其餘五均年減,台南年減57%最劇烈。
土地增值稅:
元月實徵62億元,年減25.4%,主因大額稅款案件減少,新北、台北、桃園百萬元級大案銳減。
契稅:
元月實徵10億元,年減37.8%,新北、台北、高雄衰退最明顯。
背後關鍵:三大衝擊夾擊
財政部指出,元月房市稅收驟減受三因素影響:
春節效應:連假工作天數少、民眾出國潮延後看屋決策。
高基期壓力:2024年新青安貸款激發首購潮,墊高比較基準。
政策緊縮: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抑制投資買盤,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資金流向:住宅、長照基金受惠
儘管房市稅收下滑,元月仍有部分稅收挹注公共基金:
住宅基金:獲房地合一稅撥款4億元,年增33.5%。
長照基金:總撥款43億元中,15億元來自房地合一稅,顯示政策持續支援社福需求。
未來展望:政策調控下的房市新常態
隨著央行打炒房政策延續,加上升息陰影未散,短期內房市交易恐維持低檔,稅收成長空間有限。建議民眾與業者關注兩大趨勢:
自住剛需撐盤:新青安貸款退場後,首購族動能是否延續。
區域分化加劇:高雄逆勢成長反映南部剛性需求,北台灣則需消化高房價壓力。
房市冷風中的機會與挑戰
元月房市三稅的「年月雙減」現象,不僅反映市場交易降溫,更凸顯政策調控與經濟環境對房市的深遠影響。對購屋族而言,當前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正是議價與挑選優質物件的良機;對投資者來說,需重新評估持有成本與報酬率,避免過度槓桿操作。
【M傳媒】展望未來,房市將進入「量縮價穩」的新常態,政策走向與利率變動將是關鍵變數。財政部持續將房地合一稅收挹注住宅與長照基金,顯示政府平衡房市發展與社會福利的決心。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掌握趨勢、理性決策,才是應對房市變局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