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轉讓攻略:新舊制差異、稅費成本與實務注意事項
預售屋轉讓攻略:新舊制差異、稅費成本與實務注意事項
最近許多預售屋買家面臨同樣的困擾:「當初買的預售屋現在想轉手,但聽說現在規定變嚴格了?」確實,預售屋轉讓涉及複雜的法規與稅務問題,若不了解最新規定,很可能會吃大虧。本文將從新舊制差異、轉讓條件、稅費計算到實務風險,帶您全面掌握預售屋轉讓的關鍵要點。
首先必須釐清的是,預售屋轉讓規定在2021年7月1日實價登錄2.0實施後出現重大變革。這個時間點就像是預售屋轉讓的分水嶺,直接決定了您的預售屋能否轉讓以及相關條件。
對於2021年7月前簽約的「舊制預售屋」,轉讓條件相對寬鬆。根據內政部規定,建商若同意轉讓,收取的手續費不得超過總價的千分之一。例如總價1500萬的預售屋,手續費上限就是1.5萬元。但要注意,有些建商會在合約中直接禁止轉讓,這點在簽約時就須特別留意。
在稅務方面,由於預售屋尚未取得產權,轉讓的是「契約權利」,稅基計算與成屋不同。稅務機關是以「轉讓價格扣除已繳工程款及相關費用」來計算獲利,再依持有時間課徵房地合一稅。若持有未滿2年,稅率高達45%;2-5年為35%。舉例來說,若已繳200萬工程款,以250萬轉讓,獲利50萬在持有未滿2年的情況下需繳納22.5萬的稅金。
至於2021年7月後簽約的「新制預售屋」,轉讓門檻大幅提高。除非符合「特殊情形」,如調職、重大傷病、非自願離職等,並經建商同意,否則一律禁止轉讓。這項規定主要是為了抑制預售屋炒作,但也讓資金周轉較不靈活的買家面臨更大壓力。
特別要提醒的是,有些人會想透過「低價轉讓給親友」來規避稅負,但這種做法風險極高。國稅局對於異常交易查核嚴格,若轉讓價格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差額部分可能被認定為贈與,超過每年244萬免稅額度就需課徵10%-20%的贈與稅。
在實務面上,預售屋轉讓還需考慮以下風險:
建商態度至關重要,有些建商雖未明文禁止轉讓,但會以各種行政程序拖延;
市場行情波動大,若遇房市反轉,可能面臨「轉讓價格低於已繳款項」的虧損風險;
接手方的貸款條件也是變數,若其無法取得足夠貸款,交易仍可能破局。
最後建議,若有預售屋轉讓需求,應採取以下步驟:
先確認合約簽訂時間,判斷適用新制或舊制;
詳閱合約條款,確認建商是否允許轉讓及相關費用;
精算各項稅費成本,包括房地合一稅、手續費等;
必要時尋求專業代書或會計師協助,確保合法合規。
預售屋轉讓涉及複雜的法規與稅務問題,事前充分了解相關規定,才能做出最有利的決策,避免因小失大。買房是人生重大財務決策,每個環節都值得謹慎對待。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