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就等爸媽給」成新顯學!全台繼承移轉占比創新高,每3戶就有1戶非靠買賣
「買不起就等爸媽給」成新顯學!全台繼承移轉占比創新高,每3戶就有1戶非靠買賣
【M 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台灣房市正在悄悄轉型。隨著房價持續居高不下,今年前八月全台不動產移轉型態顯示,「買不動、等繼承」正成為年輕世代取得房產的新趨勢。內政部統計指出,今年買賣移轉占整體不動產移轉比重僅 57.7%,創下歷史新低;相對地,繼承與贈與分別占 17.3% 和 12.4%,雙雙創下新高。換句話說,每 10 件不動產移轉,就有近 3 件是透過繼承或贈與而非直接買賣完成。
過去景氣熱絡時,買賣移轉通常占比七成以上,近十年也多維持在 64%~69% 之間,但今年買氣驟降,使占比首次跌破六成。與此同時,隨著台灣少子化與戰後嬰兒潮世代逐步凋零,繼承移轉棟數呈現穩定增長。今年前八月繼承移轉年增 3.4%,占比已由十年前的 12%~13% 提升至 17% 以上;贈與移轉也持續增加,年增 1.5%,占比由過去約 10% 提升至 12.4%。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分析指出,買賣移轉下降、繼承比例增加,正反映出台灣年輕族群「買不動房、只好等繼承」的現實困境。高房價與緊縮的購屋貸款政策,讓年輕人入市門檻越來越高,加上房市交易熱度低迷,買賣移轉數量自然下降。
另一方面,台灣社會長期秉持「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上一代早有房產傳承規劃,加上戰後嬰兒潮世代步入七、八十歲高齡階段,住宅資產自然而然透過繼承傳給下一代。這不僅改變了房產流通型態,也讓房市結構逐步呈現「買賣降溫、繼承升溫」的趨勢。
從社會觀察來看,這股趨勢對房市長期健康發展既有正面也有負面影響。
一方面,穩定的繼承與贈與流通,避免市場過度投機,有助於房市相對穩定;但另一方面,對年輕世代而言,購屋仍是一條高門檻道路,必須依賴繼承或贈與才能踏入房市,顯示高房價問題短期內難以改善。
M 觀點:房價高不可攀,讓「等房」成為新世代取得住宅的策略。
對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在保障長者財產權益的同時,提供年輕族群合理購屋機會,是下一步房市健康發展的關鍵。否則,「買不動、等繼承」將可能成為台灣房市的長期現象,而這也反映出世代間財富差距的逐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