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土地政策大轉彎!草漯重劃區抵費地首採「只租不售」防炒地皮
桃園土地政策大轉彎!草漯重劃區抵費地首採「只租不售」防炒地皮
10年租期、年租金162萬起,市府揭永續土地利用新戰略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桃園市政府地政局近日公告,首次對觀音草漯重劃區的抵費地改採「標租」而非傳統標售,引發市場關注。位於莊敬路與忠孝路交叉口的385.4坪住宅用地,以年租金底價162萬元招租10年,此舉旨在打破過往標售抵費地被詬病「帶頭炒地皮」的爭議,轉向彈性永續的土地管理新模式。
從「賣斷」到「經營」思維轉變
過去市府以標售抵費地償還重劃基金,但景氣好時高價標售常被批評推升區域地價。地政局長蔡金鐘解釋,此次選擇標租,是因草漯重劃區已達財務平衡,且社宅用地足額提撥,剩餘抵費地可轉為長期租賃,既能維持公有地控制權,又能避免一次性賣斷導致未來缺乏公共設施儲備用地。
草漯重劃區作為桃園重點發展區域,兼具產業與居住優勢:鄰近觀音工業區、大潭濱海工業區等產業廊帶,且擁有水之丘公園、風之谷公園等綠地設施,人口五年內成長逾50%。此次標租的三角窗土地屬第二種住宅區,周邊已有全聯、寶雅等連鎖商家,生活機能成熟,未來租戶可活用於商業或住宅開發。
低總價優勢吸引投資目光
草漯重劃區近年房市熱絡,新案單價約25萬至30萬元,較桃園其他重劃區親民。在地房仲指出,雖央行信用管制使預售市場降溫,但成屋市場因總價低(如3至5年新電梯華廈單價24萬至25萬),仍吸引新北外溢首購族。此次標租政策若成功,可能成為其他重劃區參考範本,尤其適合希望降低初期成本的中小型開發商。
不過,標租模式也引發討論:租期10年雖可續約,但缺乏土地所有權可能降低長期投資意願。對此,市府強調標租可抑制囤地,並確保土地用途符合區域發展規劃。
永續發展與區域平衡考驗
草漯重劃區的發展與桃園整體政策密切相關。一方面,《國土計畫法》實施後,非都市土地變更趨嚴,可能加速重劃區需求;另一方面,市府持續推動「田園城市」理念,重劃區內公園綠地占比達7.54%,高於許多傳統市區。未來若結合捷運大園觀音線(已於A15站預留岔口)的推進,草漯有潛力成為兼顧生態與產業的示範區。
M觀點:土地政策轉向意義
草漯重劃區「只租不售」的實驗,反映地方政府從「土地販售者」轉型為「資產管理者」的思維。短期雖可能減少市庫收入,但長期而言有三項關鍵影響:
1. 抑制地價炒作:透過租賃控制供給,避免標售創高價拉抬周邊行情。
2. 保障公共利益:政府保留土地所有權,未來可優先運用於社福、公共設施。
3. 引導產業發展:租約可附加條款(如綠建築規範),促進低碳開發。
建議投資者關注兩大趨勢:
一是標租模式若擴大全台,中小型開發商可透過租地降低門檻;
二是草漯重劃區人口紅利持續(觀音區年成長率1.7%),長期租約結合區域建設,仍具穩定收益潛力。 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