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還有時間存錢,沒想到建商突然通知交屋⋯⋯
我以為還有時間存錢,沒想到建商突然通知交屋⋯⋯
一位單親房仲業務在網路發文吐露心聲,表示自己去年咬牙用僅存的180萬自備款,簽下一戶總價1100萬的預售屋,原本預計118年交屋,但建商突然通知今年完工,讓他措手不及。由於房市低迷,業績不佳,加上背負100萬信貸,他陷入兩難——該解約認賠,還是硬著頭皮籌錢交屋?
方案一:與建商協商降低違約金
預售屋合約通常規定,買方若解約,需賠償總價15%的違約金(約165萬),等於180萬自備款幾乎全賠光。但專家建議,可嘗試與建商協商降低違約金,尤其若該建案仍有餘屋待售,建商可能願意讓步,避免重新銷售的麻煩。
協商技巧:
態度誠懇:說明自身財務困境,表達非惡意違約。
提出替代方案:例如部分款項分期支付,或協助轉介其他買家。
查閱合約條款:部分建商會給予「寬限期」,或允許「轉讓合約」給他人接手。
若協商成功,可能將違約金降至5%~10%,減少損失。
方案二:評估出租能否抵銷房貸壓力
若選擇履約交屋,可先試算「出租收益」是否能覆蓋房貸利息與本金,減輕負擔。
試算範例(以貸款880萬、利率2.5%、30年期計算):
每月房貸本息:約3.5萬元
同區域租金行情:若該屋月租金可達2.5萬~3萬,有機會打平8成以上房貸支出。
長期持有價值:若地段具增值潛力,未來轉售仍有獲利空間。
風險考量:
空租期風險:若出租不順利,現金流可能斷鏈。
利率變動:若未來升息,每月還款金額增加。
管理成本:修繕、招租等隱形成本需納入評估。
網友建議:先撐過低谷,再找翻身機會
許多同行分享自身經驗,有人建議:
短期出租:先撐過2~3年,等房市回溫再轉售。
部分出租:若坪數夠大,可分租給多人增加收益。
尋求家人支援:暫時周轉,避免斷頭賠光自備款。
結論:量力而為,避免財務崩盤
房產專家提醒,購屋是長期財務規劃,若收入不穩,硬扛高額房貸可能讓生活陷入更大壓力。建議該網友:
先與建商協商,爭取降低違約金或延後付款。
若決定履約,務必確保租金收益能覆蓋大部分房貸,並預留至少6個月周轉金。
若財務真的吃緊,忍痛解約止血,未來市場回穩再進場。
「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壓垮自己的。」 這名房仲最後表示,會再仔細評估,為孩子做出最穩健的決定。這則貼文也反映當前房市下,許多基層工作者面臨的現實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