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賣房才能賺大錢?他辭職改賣雞排 十年後「現金購豪宅」真相曝光
誰說賣房才能賺大錢?他辭職改賣雞排 十年後「現金購豪宅」真相曝光
【M傳媒生活中心/專題報導】
「哪個房仲做十年,可以全現金買豪宅呢?」一名網友在論壇上的提問,引起不少討論與共鳴。這句話的源頭,是他認識的一位房仲學長。十年前,這位學長毅然放下手中房仲業務,轉而投身餐飲實業,經營起一間小小的雞排攤。沒想到十年後,他靠著一步一腳印的累積,居然能夠全現金買下豪宅,讓人不禁思考: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才能真正帶來財富自由?
根據網友的描述,這位學長在擔任房仲期間,帶看過無數客戶,也見過許多豪宅交易的真實案例。他驚訝地發現,能輕鬆拿出現金買豪宅的人,幾乎沒有房仲同業,反而大多是長期經營工廠、店面,甚至小吃攤的實業家。這些人靠著「每次幾十元、幾百元的利潤」日積月累,逐漸滾出穩定現金流與龐大資產。相比之下,房仲雖然有高額佣金的機會,但卻沒有穩定底薪,收入波動極大。許多房仲一輩子都在「等待下一筆成交」的焦慮中度日,難以真正累積財富。
於是,這位學長在 2014 年下定決心離開房仲業,轉而投身雞排生意。
剛開始,他也是從每天賣出幾十片雞排、每片利潤幾十元開始,但隨著口碑累積,生意逐漸擴張,甚至可能發展成多間分店,形成穩定的現金流來源。十年下來,靠著持續的努力與不斷投入,他不但養活自己,更靠著實業利潤與資產配置,成功累積足以現金買豪宅的財力。
房地產專家指出,這個案例凸顯了台灣職場與資產結構的差異。
房仲雖然被視為「高獲利行業」,但其實收入高度依賴市場景氣與成交機率,加上沒有底薪保障,不僅壓力極大,也很難確保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反觀實業,雖然一開始辛苦,利潤看似微薄,但正因為現金流穩定,才能透過「時間」與「規模化經營」逐漸放大成果。長期下來,實業家的財富累積速度,往往比單純依靠佣金抽成的房仲更具優勢。
此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心理層面。
房仲行業常被視為「圓夢平台」,一旦成交豪宅,佣金動輒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容易讓人懷抱「一夜致富」的幻想。然而現實是,大部分房仲在市場低迷時可能數月無成交,收入歸零,生活壓力巨大。相較之下,實業雖然不浪漫,卻是「日進斗金」的累積,慢慢形成穩定的財務基礎。
【M觀點】
這位學長的故事提醒我們,財富的累積不是來自「一筆大單」,而是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與持續投入。房仲確實能創造短期高收入,但風險與不確定性極大,能否撐過低潮是一大挑戰。
實業則透過每天小額利潤的累積,形成長遠而穩固的資產基礎。對於年輕世代而言,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抉擇,或許不在於「選房仲還是賣雞排」,而在於是否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穩定現金流模式」。唯有理解財務結構,才能在高房價時代真正邁向資產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