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建商換手糾紛激增!專家示警:三方協議須載明『價格不變』條款
預售屋建商換手糾紛激增!專家示警:三方協議須載明『價格不變』條款
購屋者控訴新建商交屋前突要求補差價 專家示警:契約轉讓須完整繼承原條件
近期預售屋市場頻傳建商換手糾紛,多位購屋者投訴,原建商因財務問題「合意解除」契約後,雖與新舊建商簽署三方協議書,載明新建商應「承受原買賣合約全部內容」,但交屋前夕卻遭新建商要求補足差價,否則房屋將轉賣他人。
此類爭議凸顯預售屋契約轉讓的潛在風險,專家呼籲購屋者簽署三方協議時,務必明載「價格不變」條款,避免權益受損。
合約漏洞:概括性條款埋隱患
根據內政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預售屋契約應明確記載價格、付款方式等核心條款。然而,實務上若三方協議僅概括性寫「承受全部內容」,而未具體載明「原合約價格條款」,新建商可能主張「價格可隨成本調整」,導致購屋者被迫加價或面臨解約風險。
常見爭議點:價金條款模糊
房產專家指出,部分建商利用「合意解除契約書」未同步載明「新合約繼承原價金條款」的漏洞,主張這是全新契約關係,而非原合約的延續。例如,有購屋者原以每坪50萬元簽約,新建商卻要求補足至市價60萬元,否則不予交屋,引發消費爭議。
購屋自救三步驟
1. 檢視文件完整性
確認「合意解除契約書」是否附帶條件,及三方協議是否具體列出原合約價格、付款方式等條款。
2. 蒐集換約證據
包括原建商財務問題報導、新舊建商權利轉讓協議,及銷售人員承諾按原價交屋的對話紀錄。
3. 雙軌法律行動
向地方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申訴,並可委託律師聲請「假扣押」,防止建商脫產或轉賣房屋。
預售履約保證機制比一比
內政部規定預售屋應提供五種履約保證,其中:
「價金返還」:建商倒閉可全額取回已付款項,保障最高。
「同業連帶擔保」:風險較高,尤其擔保公司與原建商有關聯時。
換約條款注意事項
明確記載「新建商不得調整原合約核心條件」。
要求建商提供財務狀況報告,並定期監工存證。
主管機關加強稽查
公平交易委員會近期已對未依規定提供完整契約審閱的建商開罰,最高可處2,500萬元罰鍰,並強調預售屋交易資訊必須透明,不得要求購屋人先付定金才提供契約審閱。
面對預售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專家建議購屋者:
1. 選擇信譽良好建商,查詢過往推案紀錄及市場評價。
2. 詳審契約條款,特別注意「合意解除」與「權利轉讓」相關內容。
3. 定期追蹤建案進度,留意建商財務狀況變化。
「購屋者簽下『合意解除』時,往往以為是解決問題的開始,但若未明訂價格保障條款,恐成糾紛開端。」消保官提醒,市場公平需要每一位購屋者堅持,遇爭議應即時尋求法律途徑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