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狸樂聚
貸款
房仲
社宅
Line
收起
房貸40年首購吐心聲:還完房貸自己也老了,你會買還是租? | M傳媒
日盈社宅

房貸40年首購吐心聲:還完房貸自己也老了,你會買還是租? | M傳媒

2025/11/26 |  9 | 加入最愛

房貸40年首購吐心聲:還完房貸自己也老了,你會買還是租?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花了三四十年還完房貸,發現自己也老了!」這段在臉書社群引發熱議的感慨,道出無數首購族的心聲。有網友犀利比喻,台灣房市就像「炒鞋現象」,一雙定價3,500元的鞋被哄抬到數萬元,當跟風者進場後才驚覺價格早已脫離實際價值。當房子從「生活必需品」變成「投資商品」,年輕世代正面臨怎樣的居住困境?

 

房貸數字會說話 購屋比租房多付1200萬

以雙北市常見的2,000萬元房貸為例,30年期、利率2.5%條件下,每月還款金額約7.5萬元。若選擇在相同區域租屋,月租金約3.5至4萬元。仔細計算40年下來,購屋比租房整整多支出約1,200萬元,這還不包含裝修、稅費與維護成本。

 

對月收入5-8萬的年輕首購族而言,每月多負擔3萬元以上,意味著必須犧牲生活品質、延後成家計畫,甚至壓縮育兒預算。這種長期財務壓力,讓不少年輕人感嘆:「買房變成人生唯一目標,其他夢想都被擱置。」

 

房市如炒鞋 剛需族成最後接盤者

網友生動比喻當前房市猶如「炒鞋現象」,當資本湧入特定商品,剛性需求者往往成為最後的價格接受者。房產業者私下透露,預售屋紅單轉售、投資客團購等操作,確實讓部分建案價格偏離基本面,首購族只能被動接受市場價格。

 

專家的務實建議:與其等待崩盤 不如務實規劃

房產專家建議,與其抱怨房價過高、等待市場崩跌,不如在可承受範圍內務實規劃。關鍵在於「不追逐過度溢價的產品」,並優先考量「符合實際需求的物件」。例如避開投資客聚集的重劃區,選擇生活機能成熟的舊社區,或是考慮屋齡較高但結構安全的中古屋。

 

房貸壓力的解方:掌握三三原則

金融專家提出「三三原則」作為購屋決策參考:每月房貸支出不超過家庭收入三分之一、自備款達到總價三成、預留總價3-5%作為稅費與裝修預備金。透過嚴格控制財務槓桿,避免購屋後生活品質嚴重下滑。

 

世代差異的居住正義

這波討論也凸顯世代間的居住正義問題。五年級生見證台灣經濟起飛,房價所得比相對合理;而八年級後段班面臨的,卻是薪資停滯與房價高漲的雙重壓力。這種世代落差,讓年輕族群對「購屋成家」的傳統價值產生深刻懷疑。

 

「還完房貸自己也老了」這句感慨,敲響了居住正義的警鐘。

專家強調,與其將買房視為人生必達目標,不如理性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在「擁有自宅」與「生活品質」間取得平衡。畢竟,房子的本質是承載生活的容器,不該成為壓垮人生的負擔。對於正在猶豫的首購族而言,與其盲目跟隨市場熱潮,不如找回購屋的初心,打造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