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期款靠自己存還是爸媽救援?首購族實況大公開,你選哪一邊? | M傳媒
頭期款靠自己存還是爸媽救援?首購族實況大公開,你選哪一邊?
【M傳媒房產中心/綜合報導】
「買房頭期款,到底要靠自己還是靠爸媽?」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在網路上掀起超激烈討論。許多年輕人坦言,薪水追不上房價,光靠自己存根本慢慢存到心灰意冷;也有不少人強調「能靠家人是一種幸運,但不是義務」,讓這個議題瞬間成為房市最火紅的世代對話。
網友率先發問:「大家的頭期款,是自己辛苦存,還是家人幫忙?」
不少首購族分享,頭期款幾乎都是「雙軌努力」自己努力存,家人補最後一哩路。有上班族透露,他和另一半存了五年,終於存到 120 萬頭期,本來以為可以看房,結果被房仲笑說:「台北這個預算大概能買車位。」最後還是爸媽補上 200 萬,他才真正踏進預售接待中心。
也有人說得更直白:「不要傻了,房價漲這麼快,靠自己永遠追不上。」有人算給大家看:就算月薪 4 萬、每月拼命存 2 萬,一年只能存 24 萬,要存到 300 萬頭期至少要 12 年,「等存到頭期,房價又翻一輪」。
不過另一派也很堅持,「買房是自己的人生,不想欠人情。」一位 30 多歲上班族表示,自己用六年時間存到第一桶金,雖然買的不是豪宅、甚至連市區都不敢想,但自豪「完全靠自己」,留言引起不少同感的年輕人力挺。
房仲業者分析,近幾年「家人支援頭期款」的比例確實提高不少,尤其是都會區高價產品。原因很簡單:房價漲幅遠超過薪資成長,即使年收百萬也不一定存得起頭期。「我們遇過最極端的案例,是父母直接一次付清,年輕人只要負責未來生活費。」業者表示,這在雙北並不少見。
不過專家也提醒:不管是自己存還是家人幫忙,財務規畫一定要透明,最好事前就談好借還方式、贈與方式,不然日後容易引發家庭爭端。尤其有些家長幫忙付頭期,但孩子以為是「贈與」,父母卻認定是「借款」,最後反而傷了感情。
在高房價時代,頭期款成為許多年輕人的「人生大魔王」。
有人靠自己慢慢爬,有人獲得家人推上一把,兩種方式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在現實壓力與人生目標之間,最重要的不是比較誰更厲害,而是找到最能讓自己安心生活的路。畢竟,買房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段長長的旅程,怎麼走、和誰走,都由自己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