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狸樂聚
貸款
房仲
社宅
Line
收起
頂加、夾層沒權狀也能賣正價?購屋族怒喊:這算誰的房!| M傳媒
日盈社宅

頂加、夾層沒權狀也能賣正價?購屋族怒喊:這算誰的房!| M傳媒

2025/11/26 |  7 | 加入最愛

頂加、夾層沒權狀也能賣正價?購屋族怒喊:這算誰的房!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沒有權狀的頂樓加蓋與夾層,竟被屋主當完整房屋面積計價,購屋族應如何面對「違建溢價」市場亂象。想要改善居住空間,卻發現房市上「頂加」或「夾層」案件屢見不鮮,但多數屋主卻將這類無權狀空間視為完整房屋價格出售,讓買方傷透腦筋,不知道該如何出價才合理。

 

違建空間竟按權狀計價

一名自住買家向本報透露,家中成員較多,因此只能以這類案件作為選擇,然而市場上屋主開價多是以整戶房價加上頂加或夾層價位計算,並未考量其合法性或可能帶來的使用限制,讓買家在價格評估上陷入兩難。房產專家指出,頂加、夾層多屬違建或未辦理分戶建物登記的空間,雖然短期可增加使用面積,但在法律上無法單獨設定權利,也不受地政機關保障,因此其價格通常應低於有權狀的樓層。

 

根據業界估計,市面上高達90%以上的夾層屋都不符合法規,特別是1995年以後的違建,依法應「即報即拆」。頂樓加蓋同樣面臨合法性質疑,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7條,屋頂平台屬於全體住戶共同所有,任何人都不能私自占用或改建。

 

違建空間合理計價方式

若想購入此類物件,買方可先估算「權狀樓層單價」,再視空間結構安全、合法性及屋況而定。賣厝阿明建議以建築成本換算價值即可,畢竟買方購買此類物件承擔相當大的拆除歸零風險。違建空間的合理價格計算應考量三大因素:建築成本、使用年限與違建類型。尤其頂樓加蓋的鐵皮屋成本相對較低,但這些都遠低於有權狀空間的市場價格。

 

從列管到即報即拆現實

根據各縣市違章建築處理規則,違建分為三類:1964年以前的「舊有違建」、1964年至1994年間的「既存違建」,以及1995年後的「新違建」。舊有違建與既存違建原則上採拍照列管,暫緩拆除。但1995年後新增的違建則適用「即報即拆」政策,沒有任何寬限期。

資深律師警告:「購買違建物件最大的風險在於,未來都可能面臨拆除命運。特別是當違建影響公共安全、阻礙逃生動線或遭鄰居檢舉時,拆除風險更高。」

 

自住家庭購屋族兩難

房仲業者也指出,投資型買家因考量轉手困難,多半不碰這類空間,反而給自住家庭留下進場機會,但同時也形成「價格拉高、但法律保障有限」的微妙局面。自住家庭因預算有限,往往被迫考慮這類物件,但必須認知到未來轉手困難與可能的法律風險。特別是2026年後,租金補貼將排除頂加、違建,這類物件的市場性將進一步受限。違建物件除了面臨拆除風險外,還有貸款成數較低、保險理賠困難等問題,購屋族必須將這些隱形成本納入考量。

 

安全交易四道防線

家庭買家若真有購屋需求,不妨善用市場資訊和仲介專業,找出合理價格,並確保交易安全,才能真正兼顧使用需求與財務規劃。

第一道防線是調閱竣工圖:「透過比對竣工圖與現況,可以清楚了解哪些是原始設計,哪些是後期違建。」

第二道防線是確認違建類型,了解是既存違建還是新違建,這關係到拆除風險的高低。

第三道防線是專業安全評估,請結構技師或建築師評估違建結構安全,特別是夾層屋的承重與固定方式。

第四道防線是價格談判,根據合法性與風險程度,合理議價,避免用有權狀空間的價格購買無權狀空間。

 

整體而言,頂加與夾層的交易仍存在不確定性,價格彈性大,但務必以合法性與安全性為前提,才能避免買到「高價、沒保障」的房子。隨著政府對違建處理日趨嚴格,購屋族更應該謹慎評估,避免因小失大,讓安居夢想在法律風險中搖搖欲墜。

標籤 :